老子汇编数据 第74页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正,平也,定也,不枉也。无思无為,不动而化,不言而信,垂衣拱手,天下不待教令,而將自平正也。”
0606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作‘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今捨慈,且勇’,御注、高翻‘捨’下有‘其’字,下二句亦然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善復為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,傅奕作‘誤’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作“祺”。
03711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則我貴矣’,一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牟子·理惑论》引无‘歸’字。‘歸’字疑衍,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復,返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言》:‘復,还也。’復其名,谓收回其明也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物形之,勢成之’二句,义不可通,文必有误。疑此四句当作‘物,道生之,形之;德畜之,成之’。盖转写‘物’字窜入下文,‘形之’二字亦窜入下文,读者以意增‘勢’字耳。‘物...
04711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毋道身央,是胃袭常”,“遺(简作遗)”讹為“道”,“殃”借為“央”(上古二字皆為影纽阳部,故可假借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“殃”即借為“央”),“謂(简作谓...
03414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與’,音餘(简作馀)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忒,差也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’,古本。····随地所产以食、以服,甘之、美之,不馁、不冻;随其风俗,务其業次,安之、樂之,不治而不乱;鄰國雖甚近,而使民各安其安,自足其足,至...
0487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轂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穀’。”
044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近人马(叙伦)、高(亨)、劳(健)、蒋(锡昌)均从之(指刘师培、易顺鼎说)。如按:刘、易所说固辩,而极烦琐;仅凭文字考证,未及义理训诂。且即使王弼亦冠‘出於’二字,仍不...
05110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亦有‘故’字,盖原文如此,今据补。此文自‘名與身孰親’至‘多藏必厚亡’,皆就庸常事物举例说明多欲之为害,而归结为知足知止之有益。其意乃谓人君者,宜恬静寡欲,无竞...
047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想尔本作“靈”,当為“虚”字之误,饶宗颐已校改。“虚”、“空”虽可通假,但《老子》原字作“虚”,马叙伦校改為“空”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虚其心’,除嗜欲,去煩亂。‘...
0525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賢,多财也;从貝臤声。’不尚賢,犹不尚多财;与下文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‘不见可欲’一律,皆指财物而言。敦本‘賢’作‘寳’,盖为后人旁注之字,不尚多财,则民...
04311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6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’,乙本作‘欱’,‘欱’、‘’当是‘翕’的古异体字。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本)作‘惵惵’,伪河上注传本有的作‘怵怵’,有的作‘淡淡’(见陆德明《释文》)。”水海...
0491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本作‘美之與惡,相去何若;’正与傅奕本同。注云:‘唯阿美惡,相去何若?’是其证也。今本作‘若何’,非王本之旧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陆《音义》书‘次侮’二字,则陆亦作‘其次侮之’。磻溪、馆本并不重‘其次’二字。赵写‘侮’字作‘母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負,亦抱也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‘負子而登墙’。高注:‘負,抱也。’”
03810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应有此句。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和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先秦两汉,此句尚有,到魏王弼时,此句已脱;所以,至唐陆德明所见王本已不全矣,故陆亦脱此句。又,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可...
0417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祆”、“祦”、“訞”、“妖”,皆为异体字。“祆”,《集韵·宥韵》:“祦,《说文》:‘地反物为祺。’或省,通作‘妖’。”《荀子·天论篇》“袄怪不能使之凶”,杨柳桥诂:“陆德...
03612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47

《老子》28_今译

知道什么是雄强,却安守于雌柔,犹如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。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,恒常的自然德性就不会离失。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离失,就能回复到纯朴的婴儿状态。知道什么是荣耀...
03910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鄰國相望’,林‘望’一作平声。‘聲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并作‘音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

宋徽宗云:“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曰渾沦。合于渾沦则其成不亏,《周易》所谓太极者是也。天地亦待是而后生,故云‘先天地生’。然有生也有非不生之妙,故谓之‘物’。”
04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