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衰”,后来写作“抱”。“褒”为古字,乙本作“抱”为今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褒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抱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谓“欲大”连读,当作“大欲”,两句作一句,非也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本“欲大”之间皆有“故”字,帛书“欲大”之间有“則”字,“欲大”不得连读并不得作“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王本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世传本多与之同,而遂州本作‘若使人常不畏死’,敦煌辛本作‘若使常不畏死’。同一经文,一作‘常畏死’,一作‘常不畏死’,如此抵牾,其中必有一误。蒋锡昌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吾何知其然哉?以此。’傅奕作‘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?以此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如春登臺’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一律,河上公本作‘如登春臺’,非是。然其注曰:‘春阴阳交通···登臺观之··’是亦未尝以‘春臺’连文,其所据本,亦必作‘春登臺’,今传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无以為’,河上公作‘无知’。以上六句,河上公并无‘乎’字。李道纯曰:‘有乎字者非。’沅按:《淮南子》引并有‘乎’字。有‘乎’字者是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乎”字,张鼎文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》引即有“乎”字,与帛书本合,然则衍“於”字也。又,“圖”,圖谋,“谋度”(顾本成疏)。此两句言圖谋困難的事,应当在它容易...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矜’作‘矝’,盖‘矜’之缺笔。案:‘矜’,借為‘兢’。《说文》:‘兢,竞也。读若矜。’古书矜夸字皆‘兢’之借。后同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借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上古“退”为物部,“芮”为月部。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...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各本俱无‘民’字,惟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据弼注‘故可欲不見’,上承‘没命而盗’,则经文本有‘民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莅’为‘竦’字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天下无道,民情忧惧,祈祷事起,而鬼乃以人而神。天下有道,民情安乐,祈祷事绝,而鬼亦以人而不神。故曰:‘以道莅天下,其鬼...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俞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禍’字涉上文‘君禍’、‘禍乱’而讹。又《喻老》亦引此三语(此句与下‘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憯於欲得’二句)正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。且承上文‘以名号...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將不欲’,帛书乙本如此,惟‘欲’作‘辱’字,当是音假,据今改。甲本无‘鎮之以’三字。傅、范亦无‘镇之以’三字,全句作‘无名之樸,夫亦將不欲’。诸王本...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之爵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程并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当作‘侯王无以貞,將恐蹶’。‘貞’,误為‘貴’。后人见下文‘貴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二句,以为承上文而言,妄于‘貴’下又加‘高’字,遂致踵讹袭谬,而义理不可通矣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采”,《韩非子》正同帛书。“采”、“綵”、“彩”古通用;但上古字少,“采”是初文,“綵”、“彩”为后起字。《正字通·采部》云:“‘采’,别作‘彩’。”朱骏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6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‘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‘行’作‘形’。···故曰:其在道也,如食之餘,如形之贅,皆人之所共恶。”水海按:由注文可知,释德清本当作“餘食贅形”。
《老子》26_今译
辎重车是轻车的根本,清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,君子终日行进,就要像指挥作战的将帅一样,不离开他的辎重车辆。虽有宫营馆舍以供享用,但他仍然超脱享物之外,而随辎重之旁,安闲静处。为什么拥...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谁能處盈而全虚,損有以補无,和光同尘,荡而均者?唯有道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功成而不居,夫惟不居,是以不去’。‘惟’字,宋河上、吴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,顗上七事引‘大音希聲,大器晚成’。言‘稀’各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篇》、《文选·赠王太常诗》注、《吊魏武帝文》注引并作‘音’、‘希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咎,殃咎也。夫贪冒之雄,欲心增侈,得之不已,而又求之,非道得之,则不旋踵自招殃咎,不亦宜乎?可欲,谓欲而未得,初起贪心,罪轻於禍,不知足者,得而更须,禍重於罪。莫甚於...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8_唐玄宗
顾欢本引御(唐玄宗)云:“萬物皆由道、德以生、畜,故尊貴之。”唐玄宗疏云:“以道德为生畜之功,故凡厥怀生,莫不尊尚于道,此劝示众生,令敦本而崇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。《老子》下文所谓“聖人之言”,实际上是老子本人寄托之言。成玄英疏文就已指出:“老子自是聖人托伪谦之圣化,故《庄子》云‘寓言十九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10_王雱
王雱云:“聖人岂计利而為此哉?亦德而已矣。德下之,则形上矣;德後之,则形先矣,故常為天下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