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1页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厭’字,御注、范、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并作‘猒’。下一字是,上二字非。盖古‘厭飫’、‘厭憎’作‘猒’,‘迫逼’作‘厭’(参照邓廷桢《双砚斋笔记》卷四)。此章下一字作‘猒...
0327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3_奚侗

奚侗云:“處上而不压抑,则民不以為重;處前而不壅遏,则民不以為害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咳’,‘咳’字景龙、开元作‘孩’,傅、范、景福与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按:‘孩’即‘咳’的古文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9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琭琭’,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作‘録録’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作‘碌碌’,注:‘碌碌为人所貴,落落为人所賤。’河上注以‘琭琭喻少,落落喻多’;王弼以为‘琭琭珞珞,体尽于形...
04910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无‘將’字。河上、王弼并作‘竭’,不知毕依何本。‘竭’,当作‘渴’。毕说是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渴,尽也。’”
0246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孰能安以動之,徐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‘以’下有‘久’字;司马‘動’作‘久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林‘爵’作‘命’。”
0568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《释文》云:‘河上本一作朘’,又引《说文》‘朘,赤子阴也;’《说文》无‘朘’字,据此,则唐本有之。《玉篇》亦云:‘朘,赤子阴也;’即本《说文》之义,是《说文》本收‘...
043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’,按四十八章所谓‘为道日损’也。‘知’,知道也,即上句之‘見天道’,非指知识;若夫知识,则‘其出愈遠’,固当如四十八章所谓‘为学日益’耳。景龙本‘...
055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廉’,即古之矜也。廉之廉谓廉隅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廉而不劌。’疏云:‘廉,稜也。’正与此同。有稜角则易致劌伤,故唯圣人廉而不劌。《淮南子》:‘金积折廉。’廉字亦如此...
05215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愛”字,余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文字则为“民活國,能毋以知乎?”帛书乙本“活”作“栝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乙本释文》校“栝”为“活”,其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...
0511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信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就校为此“得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德信也”,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认为“德”为“得”之借字,校作“德(得)信也”。高明连同...
0385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之质不一,草木之形虽殊,然非柔脆不生。气至而滋息,故柔脆。柔脆者,生气也。凡物之初生,必柔弱、必脆嫩。枯槁者必死。气反游散,故枯槁。枯槁者,死气也。凡物之衰老者,必...
0368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輿’作‘轝’,葛、赵作‘車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較’,音角,又校,量,深浅也。‘傾’,高下不正貌,去营反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12_音韵_11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盲、狂、方、爽,阳部;聾,东部,东阳合韵。治,之部;目,觉部;之觉合韵。彼,歌部;此,支部;歌支合韵。
04813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企者’,‘企’苦赐反,河上作‘跂’。‘跨’苦化反。”
011813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按:马其昶曰:‘建抱而至于子孫祭祀不輟,犹《中庸》言大德受命,至于宗庙饗之,子孫保之,皆修身之效也。’按‘以’借作‘似’。第四章‘似’借作‘以’,可以互证。似,续也,见《...
0538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安其居,樂其俗’。”按: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庚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97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05013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輸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渝’,古字通,如《春秋》‘渝平’为‘輸平’是也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04114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有一即有二,有二即有三,有三即有萬,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。老子一、二、三,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萬物,愈生愈多之义。如必以一、二、三为天地人;或以一为太极,二为天地,三为...
0576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2_魏源

魏源云:“天下之物,建于外者,外物得而拔之;抱于外者,外物得而脱之。恃外有之固者,其固终不可恃也。若夫建德而抱一者,建之于心,抱之于内;初无建抱之形,苟我不自拔且脱,谁得而拔脱之乎...
03214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往,古文作廷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廷,歸也。’”
0418

《老子》80_今译

使国家区域小,使民众人口少,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工具也不使用;使民众重视生命而离别迁徙。有车舆和舟船也不乘用,有盔甲和兵器也不施用。使民众恢复结绳而用以记事。民众认为自己吃的食物...
053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以方所言,此言所者,以万物由是出而言也。人能有志于道,不离于初,故不失其所。如此者,乃久也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诸王本皆作‘地’,不作‘也’,刘所据为误本。诸王本惟浙江书局据华亭张氏原本,作‘死也’,‘死也’无义。诸石本、诸写本,均同此石(景龙碑),惟遂州本‘何’作‘其’。范本‘...
055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