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18页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凡輕於许諾者,视事太易,必難践言;凡视事太易者,未曾慎思,终必自困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作‘此三者,為文不足’。各本并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。范谓‘王弼同古本’,则王本亦作‘三者,以為文不足也’。今譣王注曰:‘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,故令人有所屬。’则王...
04313

《老子》70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;而人莫之能知也,莫之能行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【e】;行【xean】、行【xean】为韵,行入阳部【an】。此为交韵、富韵(因有虚字脚)...
04314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自勝者,□□”,损掩“强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朕者,强也”,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“自勝者”从甲本,“强也”从乙本...
0439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令’,去声。‘屬’,音烛。《音辩》云:‘令,善也。’王弼、司马公注作平声。今从古本。‘屬’,《释文》‘连也’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此二句疑本作‘天將以慈救之,以慈衛之’。盖王本捝上‘以慈’二字,道藏河上本等上‘以慈’二字讹為‘以善’,又误窜‘救之’下也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救,助也。’‘以慈救之’...
043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,古本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’按:‘至’者碍止之义。言民不畏威,則君之威权碍止而不能通行也。正所以为人君用威者惊。下文云:‘无狭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。’即明告以勿用威权矣。《说文...
0435

《老子》76_述评

这一章节《老子》宣传了贵柔戒强的思想。清世祖就指出:“老子之学主于尚柔,故此章以人与草木之生死为喻,言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枯槁。则凡有形者必以坚强而死,...
0436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貨,呼卧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与戈部并收。《老子·立戒篇》:‘身與貨孰多?’为句中韵。‘不贵难得之貨’与过为叶。”又云:“病,皮命切。按有平声,读皮羊切,当与阳部并收。《老...
04310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唯又道者乎”,“有”假作“又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有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柰卷本同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景龙本“唯”前有“其”字,无“乎”字,作“其唯有道...
04313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'以其无以易之',道藏王本及诸本均脱上'以'字。···'以其'二字为《老子》习用之语。七章'以其不自生,··非以其无私邪',五十章'以其无死地',六十五章'以其智多',···文例均...
0436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范应元、马叙伦说是也。高明误将帛书乙本本句的“或”说成是上句的“或吹”,然后判定本句乙本全部脱漏,从而校订帛书甲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这完全是高氏个人臆断,没有直接证据。其...
0436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樂多殺人,人必不附,欲求得志,不亦难乎!故好樂殺人,即不可得志於天下矣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則’字,河上公、《韩非》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无“則”字。譣河上公注:“莫知己德有極,則可以有國,为民致福;”知河上公当有“則”字。查敦煌唐写...
04311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;叶同上,又作'莫勝於水';陈同上,以'柔'之'至'。'莫之能先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'先'并作'勝'。'
04310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按:《广雅·释诂》三:'司,主也。'《释诂》二:'徹,税也。'《论语·颜渊篇》:'盍徹乎?'郑注:'周法,什一而税谓之徹。'《孟子·滕文公篇》:'夏后氏五十而贡,殷人七十而助,周...
04312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此两者同,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’十二字,范本无。”水海按:上海涵芬楼《续古逸丛书》影印范应元本则有此十二字。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刊范应元本缺此十二字。
0436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1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挫’,河上本作‘载’,注曰:‘載,安也;’‘隳,危也;’是‘載’与‘隳’相对為文,与上句‘或强或嬴’一律。而王弼本乃作‘挫’,则与‘隳’不分二义矣。疑‘挫’乃‘在’...
04310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7_黎子耀

黎子耀云;“‘介’,帛书甲本作‘挈’。又今本‘介然’,衍‘然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众所周知,《老子》主张‘无為’,尤以‘虚者之无為’尚可成为道家最高标准‘上德’。如何才能达到此境界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做了极其透彻的说明。他说:‘所以贵无為无思為虚者,谓其...
0439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笑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敦煌戊本谓“不笑之,不足以為道”。
0439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311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生之’,众本作‘人之生也’,高翻作‘民之生也’。‘其死’,各本作‘其死也’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聞’,‘聞’疑景龙碑误。‘聞’释‘間’,严误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作“銛為上,勿美也”,“襲(简作袭)”作“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白文本前句句首有“以”字,“銛襲”作“恬憺”,谓“以恬憺為上”;后句作“故不美也...
0437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柢’,一作‘蔕’,花趺也。”水海按:“趺”(fū),花萼也。“柢”,《说文》謂“木根”,即树的主根。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华(花)叶之根曰蒂,树之根曰柢,音同也。”显然...
0436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4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从王本作‘夫亦將无欲’。言使夫人皆无欲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04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