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19页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處其厚不居其薄,處其實不居其華’。”(按:指宋刊河上公本)毕沅云:“王符《潛夫论·释难》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上二句作‘處’,下二句作‘居...
04315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‘皆’上一有‘天下’字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1_萧兵

萧兵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是什么目的?张松如说: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樸’,也正是四十章所谓‘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’的意思。···老子在这里说的只是‘恒德不離’、‘恒德乃足’的一...
043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久不盈’,傅奕本作‘盅’,‘盅’即‘沖’之古文。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盖器中之虚曰盅,盅则容物,故《庄子·应帝王篇》曰:‘太盅莫胜。’··作‘久...
0436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他人从未言及,疑俞氏所见之本,乃偶然之笔误,未可据以为证也。李霖《道德真经取善集》引王注作‘尚不以兵强天下’;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引王注作‘尚不...
043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謂道不可以狀言,而万狀由之而著,故曰‘无狀之狀’。道不可象言,而万象由之而見,故曰‘无物之象’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,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无‘人’字。又‘聖人亦不傷人’句,‘人’字作‘民’,盖古本作‘民’,唐避讳改为‘人’,河上本‘人’作‘之’,非是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。今据帛书甲本写正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川谷乖一,灾否斯起,致泉源枯竭,流注不通也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古‘譌’与訛通,故‘為’、‘化’二字并读如讹。《诗经·王风·兔爰》‘為’、‘吪’同韵。‘静’与‘正’韵,‘事’与‘富’韵,‘欲’与‘樸’韵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云:‘王弼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託天下矣;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。’陶氏据王注,谓王本上句作‘託’,下句作‘寄’,正与相合。是陈见王本,与傅、范...
0437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餌’,仍吏切,按古有上声,当與止部并收。《老子·仁德篇》‘樂與餌’,與止叶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也”、“歟”(或“與”)、“乎”三字古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。帛书本作“也”,感叹语气词,相当于今语“呀”。张弓,指上弓弦。《说文》:“張,施弓弦也。”又,此二语以張弓喻自...
0438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彼不善而此善,以彼之不善与此之善者相形,而人遂见此之过于彼,则彼人之不善乃为此善人之資也。谓因彼之不善,以成此之善名,故曰‘資’。言善不善之名对立,岂有道之世哉?”
04314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噤’字,严遵同古本,注引《楚辞》‘口噤閉而不言’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1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两本均夺‘飲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醇醇’,王弼作‘淳淳’,《淮南子》同河上。高诱曰:本作‘純純’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善,人之寳;不善,人之所不保。’按:此文当以‘善’、‘不善’断句,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,则‘善’、‘不善’均在奥中。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,善为人之寳,故‘寳而持之’,持...
0439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9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’,傅奕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。此从河上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庄子·缮性篇》:‘缮性于俗學,以求复其初,滑欲于俗思,以求致其明,谓之蔽蒙人民。’又云:‘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;文灭质,博溺心;然后民始惑乱,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’此即...
04313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希”,《尔雅·释诂》“罕也”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“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云:“希,少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云:“希,寡也。”后来写作“稀”。李善注《文选·曹植》“朱华未希”谓:...
0439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04311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淵、信韵(真部,“淵”,一均反,“信”平声)。治、能、尤韵(之部,“能”,奴其反,“尤”,音怡)。姚文田谓:淵、仁、信韵,治、能、時、尤韵。邓廷桢同姚韵,并谓:“...
0439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德”作“得”,谓“孔得之容,唯道是從”。李约本、明太祖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“是”作“之”,谓“孔德之容,唯道之從”。其他诸本皆同...
04311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''正言若反也',诸本无'也'字。'
04313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“非恒道也”四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亦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...
0436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易州‘此’字同此,各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并作‘是’。按:‘要妙’借为‘竅杪’,《文选·西京赋》曰:‘微行要屈;’薛综注曰:‘要,或为...
0431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故’,傅本作‘凡’。景龙碑、龙兴观碑并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字误,当作‘凡’或‘夫’。又按:行者步于前,随者从于后,义正相反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俞说恐未然。两句承‘大國取小國’、‘小國取大國’分言。两句不同,即在一‘以’字、一‘而’字。以取者取人,而取者取於人。‘以取’者取人,谓大之纳小也;‘而取’者取於人,谓...
0439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御注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
04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