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“楚棘生之”,甲本作“楚朸生之”,乙本作“□棘生之”,两本对照、合校,即知作“楚棘生之”。“楚棘”即为楚语物名词。“楚”字,古棣已释,不再赘语。“棘”,扬雄《方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古之圣人,柔远能迩,无意于用兵,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。故以治國为正,以用兵為奇。虽然,此亦未足以取天下。天下神器不可為也。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唯体道者,廓然无事,虽不取...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谦者德之柄,让者礼之文,苟失斯道,无从而可,况自专固伐取,欲以求功,不让则争,功斯滥矣。故云‘自伐者无功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國中有四大”。“國”,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國,邦也。从□,从或。”(《广雅·释言》亦言:“國,邦也。”)段玉裁注:“邦、國互训,浑言之也。”又云:“《邑部》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而”字。有“而”义顺,并且强调了“我无為”与“民自化”、“我好静”与“民自正”的因果关系。“而”即“则”、“就”之义。《庄子》引文有“而”字,帛书本有“而”字,证明《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3_俞樾
俞樾云:“‘道常无名’,按:‘常’與‘尚’通,说见首章(谓‘《史记·卫绾传》:剑尚盛,《汉书》尚作常;《汉书·贾谊传》:尚惮以危为安,《贾子·宗首篇》尚作常。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。尚...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。有道者故能如此。苏曰:‘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非有道者,无以堪此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古本皆作‘如登春臺’,與上文‘如享太牢’一例。俞氏谓当作‘如春登臺’,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句法相同,其说甚辨。然《文选》张孟阳《魏都赋》注曰:‘异乎《老子》曰:若升春...
《老子》56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知、知,支部。門,文部;塵,真部,文真合韵;紛,文部,文真合韵。光,阳部;鋭,月部,阳月合韵;同,东部(楚音东阳合韵),阳月合韵。親,真部;利,质部,真质通韵。疏,鱼部;...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絶巧’者,诈僞乱真也。‘棄利’者,塞贪路闭权门也。‘盗賊无有’,上化公正,下无邪私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有“必”字是,表必然,起强调作用。又,“先”、“後”皆用如动词,其意分别即“居在……之先(前)”、“居在……之後”。“先民”,即“居在民之先”,意即领导人民。“後之(民)”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一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窪’,宋河上作‘窳’。‘敝’,宋河上、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臧疏、彭、寇、二赵及《治要》引作‘弊’,张嗣成作‘蔽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6_薛蕙
薛蕙云:“慈為三寳之首,特复言之。以慈保民,民皆亲之如父母,故戰必勝,而守必固。言慈為人之所助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淡’作‘惔’,无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政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程无‘以’字;诸本‘貞’多作‘正’,盖避庙讳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開’,各本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者”字。无“者”,于义不全。“者”,特指代词,用在动词性成分之后,组成名词性结构,提示具有该行为、性质的实体,多指人(本“者”字指人),可译为“····的人”。“善行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、朱谦之之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经文处文字是:“而福本于有禍,故曰:‘禍兮福之所倚。’以成其功也。”津田凤卿云:“此五字注误混正文。”陶鸿庆云:“‘以成其功也’非...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前識者’,前人而識也,即下德之伦也。竭其聪明以為前識,役其智力以营庶事,虽得其情,奸巧弥密,虽丰其誉,愈丧笃实。劳而事昏,务而治薉,虽竭圣智,而民愈害。舍己任物,则无...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不知其名,故强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’。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本上句无‘强’字。今从古本。‘吾’者,老子自称也。谓道无声形,安得有名,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,故强字之曰道,...
《老子》78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'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'先【sien】,文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之部【】和微部【ei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之微合韵;微部【ei...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今舍慈且勇,勇则害物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马叙伦曰:‘悠本字疑当作。’亨按:马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,嗼也。’嗼为不言或无声之义,单言‘’亦然。古书恒以‘寂’字为之,‘寂’正字作‘宗’。《说文》:‘宗,无人声。’重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8_吴澄
吴澄云:“汎,广也。谓如水之汎滥洋溢。言道之广无所不在,或左、或右,随处而有,取之左右,无所不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勤’作‘懃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