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46页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奚、马二氏疑為偶语,谓其上下有脱文者,无非是根据与其相邻的今本第二十四章‘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’之文例,故而产生此疑。岂知今本第二十四章经文原也只有‘企者不立’一句,‘跨者...
03714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甲兵”作“兵革”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...
0369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3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夫人莫不有视、听、思。目之能视,耳之能听,心之能思,皆天也。然视使之明,听而使之聪,思而使之正,皆人也。然形不可太劳,精不可太用。太劳则竭,太用则瘦。惟能嗇之而不使至于...
0266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3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明,古音谟郎反,今以字母求之,似当作弥郎反。明與强为韵。旁证:《中庸》:‘果能此道,虽柔必强。’”(《唐韵正》卷五《十二庚》)又云:“柔,古读如蠕。《说文》糅、鍒皆训耎...
08514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禍’、‘福’更相生,谁能知其穷極时也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7113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天下皆謂吾大,似不肖’。卷子、馆本、成疏‘謂’作‘以’。··馆本、易州无‘似’字,下同。柰卷‘似’下误多‘倾’字。‘肖’字诸家同,卷子成疏作‘笑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信不足,焉有不信焉’,金时雍本‘有’作‘猶’。王念孙说是。下‘焉’字当删。按:上以仁义为治,以刑法为威,以巧诈为事,此皆由大道衰降,君信不足,而后出此。故曰:‘信不足...
03013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乙本“復”前无“而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“而”作“以”,谓“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...
04611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0287

《老子》77_述评

老子在这一章节中,主要是讲“平等”问题。陈柱发微此旨云:“此老子主张一切平等之说也。夫贵者愈贵,则贱者愈贱,富者愈富;富者愈富,则贫者愈贫;而天下之富者,必少于贫者,贵者必少于贱者...
02712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不妥。“言多”可勿论。不能于彼说过“希言”、“不言”,便肯定于此就不能作“多聞”而也必作“多言”,类比不能定為确证。且此“多聞數窮”,“數(shuò)”则训為“速也”(见...
046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故‘无轍迹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為之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无‘者’字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既’,尽也。人就食为即,食毕返身而走为既。··七十章:‘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,而天下莫之能知也,莫之能行也。’正因为道言无味,所以天下莫能知、莫能行。可是如果真要运...
03413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古本。‘此’者,谓真道也。老子自谓‘吾奚以知衆始之所以然哉,以此真道也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按照帛书甲本,“此”下无“道”字,作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”,正与前文“不若坐而進此”语句一致。按傅奕古本当有“也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
0548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天地之性人為贵,而王是人之主也,虽不职大,亦复為大,与三(指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)匹,故曰‘王亦大’也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2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,自然也。‘式’,法也。‘莫若’犹无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民,元者无过,用无为至(之)法也。叹此无为之法,独能自利,利他。用之治身,则制伏魔试;用之治国,...
05314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8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佳者,以為嘉美而憙悦之也。刑可為祥,兵不可為佳。佳兵之人,是天下之至不祥人也。下云:‘兵者,不祥之器。’古之所谓兵者,弓矢戟剑之属,是器也。后人因亦名执此器者為兵,《春...
05310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言‘為腹不為目’,乃就君道而發。君道无為,主于任人而不任智。使天下之人,皆為己用,即所谓以物养己也。如自贤己智,代行臣职,则以物役己矣。腹与目,特取譬而為言耳...
05312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上义篇》均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劌’作‘穢’。顾本成疏‘不穢而穢’,节解‘不可以穢浊妨道行也’,是成、节...
0369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代司殺者殺’,纂微、曹‘而’并作‘夫’,无‘殺’字;司马、苏、叶、黄、程只‘而’作‘夫’;五注只下无‘殺’字;陈上无‘而’字,下无‘殺’字。‘是代大匠斵’,纂微、司马...
04110

《老子》01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道、道韵(幽部),名、名韵(耕部),始、母韵(之部,母满以反),妙、徼韵(宵部,徼去声),玄、門韵(文真通韵,玄胡均反)。姚文田谓:玄、玄、門韵,餘同。
0306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白、张之象作‘之衆’。成疏曰:‘殺谓敌人,衆谓士卒。’疑成亦作‘之衆’。各本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‘殺人衆多’)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‘莫’作‘與’,误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恬淡為上,勝而不美’,古本作‘以恬澹為上,故不美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本经文作“恬澹為上,勝而不美”,并注云:“‘恬澹’,安静也;‘美’,即佳也。”但在《考异》时,谓為“...
03614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□□□□□盈也”,损掩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”七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“道沖”作“沖道”,“有”作“或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沖道而用...
0478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衣養’,猶云覆育。有覆育萬物之功,而不為之主,是自处卑下也,故云‘可名於小’。此二句(指‘衣養萬物而不為主’和‘可名於小’)与下二句相偶。各本‘可名於小’句上,误赘‘常...
036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