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自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章”误作“明”;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“視(简作视)”作“是”,“章”作“彰”,謂“不自是,故彰”。唯想尔本“章”如字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赵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无狎其所居,无猒其所生’,古本。‘狎’,戏玩也。‘猒’,如‘天厭之’之‘厭’,弃绝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长。臧疏、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以取’亦作‘而取’,則与易说不相应。惟三本‘而取’作‘而聚’,故成疏曰:‘言小國用柔,故聚於大國之中。大國用下,故取得万國之欢心。用下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’,黄‘天地’下有‘之’字,程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8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不与俗人相随,守一不移,如愚人之心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衆人熙熙’,熙,许其反。‘若亨’,亨,普庚反,杀煮也;《简文》许庚反。河上公作‘嚮’。用也。‘牢’力刀反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今存各通行本“執(简作执)今”作“執古”。傅奕本“以”前有一“可”字,作“執古之道,可以御今之有”。景龙本“御”作“语”,謂“執古之道,以語今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塞其兑’,李‘塞’,苏则切;‘兑’,徒外切。《周易》云:‘兑,说也。’爱悦也。言六根染著。‘閉其門’,李‘閉’,博计切,杜绝也;門,祸患之門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希言自然’一句,原在下章之首,姚鼐本移属本章,今从之。按:姚读是也。但‘希’疑当作‘常’,形近而讹。常言者,永久不易之言也。言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非虚言也,乃其实能全...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刘说是也。發、廢,古通用。《墨子·非命中篇》:‘發而為刑政。’上篇發作廢。·..·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發无知何能情,發不能何能为。’《释文》:‘發一本作廢。’《史记·平原君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4_江永
江永云:“淵,一均切。旁证:《老子》:‘鱼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’本证:《诗经》‘其心塞淵’,韵身、人;‘秉心塞淵’韵零、人、田、千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人之所寳’,各本无‘所’字,柰卷及《治要》引句下有‘也’字。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之’字,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《尹文子·大道篇》引‘保’作‘寳’。伦谓...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一“餘”字,其余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家,亓德有餘”,“修”假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4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由是而用兵,而兵為不祥之器,必不免於殺人。孟子又有说於梁襄王之言,襄王问曰:‘天下惡定乎?’孟子对曰:‘定於一。’又问: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殺人者能一之。’孟子言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“搏”作“槫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改作“搏”(高明、许抗生亦校为“搏”)。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其他诸本“搏”...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玄同之人,心无偏私,不可得而親而狎之;和光顺物,不可得疏而远之;恬淡无欲,不可得从而利之;处不竞之地,故不可得犯而害之;体道自然,非爵禄所得貴也;超然绝累,非凡俗所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或不盈’,苏‘或’下有‘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攘”假作“襄”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,故可通假)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亦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。今...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詘’,吕等作‘屈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易顺鼎之错,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,就是迷信《文选》注,而未加分析。《魏都赋》李善引《老子》是注‘世笃玄同’的,本文与‘塞其兑’等六句无干,自可节引,省此六句。《运...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《老子》0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道、道、道,幽部。名、名、名,耕部。始、母,之部。欲、欲,屋部;眇、噭,宵部。出、謂,物部。玄,真部;門,文部;真文合韵。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10_顾炎武
顾炎武说,“也”字“鼻祖于江汉之间”,“用之为转语之助”,即表明这个“也”字,开始产生的时候,是作为“南国”的楚方言而出现的。《老子》的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;萬物草木之生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毕沅曰:刘骥本‘皆知善之為善’上亦有‘天下’二字。按:范亦重‘天下’二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同此(‘皆知善’之前无‘天下’二字)。张嗣成、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