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69页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司马光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杜道坚本、林...
05314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。是以大制不割。’这是混入正文的注语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樸’字是道的别名(但也说过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那也是就民德符合道的纯樸特征而言),因此是...
0478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訥’,敦煌(己)本作‘呐’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則謂苟行曲实得全,复歸自然也。《老子》所謂‘歸’者,皆謂复原或恢复。如第二十八章‘复歸于婴儿’,‘复歸于无极’,‘复歸于朴’。马叙伦疑‘此三句似注文’,盖謂...
03610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令’字,景龙碑、河上本等皆作‘物’,以《老》校《老》,当从之。三章:‘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’十九章: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’五十三章: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;’皆...
04313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05311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楃”,“沌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属屋部);乙本作“沌呵亓若樸”,“兮”亦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河上公本、葛玄序...
047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多言数穷,故希言则自然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47_音韵_05_水海按

水海按:“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。不闚於牖,以知天道。其出彌遠者,其知彌少。”户、下韵,鱼部。牖、道为韵,幽部。者【tia】,鱼部(“者”在此不是一般无义的助词,而是特殊的指示代词,“·...
0561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而驕’,御注作‘而憍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04_今译

道犹如器皿内的空间一样,虚空无形,然而它的作用却又是无穷无尽的。它渊深的样子,像似万物的宗祖。钝锉它的锋芒,消除它的怡喜之态,蕴和它的光耀,使它混同于尘迹之中。它幽隐不显现的样子,...
0409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毒蟲、猛獸、攫鳥,皆从喻强暴残毒之人也。此三句言虽强暴残毒之人,对赤子亦不加害耳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’,按: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此,范、彭无‘以’字。‘无名之’三字衍文。‘之’字涉上‘镇之’而衍;‘无名’二字涉三十二章而衍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4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按旧钞河上本作‘何謂寵辱?寵為上,辱為下’;诸王弼本作‘何謂寵辱若驚?宠為下’。虽然陆氏惟注‘河上本无若驚二字’耳。今本王本‘寵’字下‘為’字之上,当脱去‘為上辱’三...
051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知慧’二这,云‘音智’,是王本作‘知慧’,当据改正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。《说文》:‘慧,儇也。’作‘惠’者乃假字。按:‘大僞’与上句‘大道’词例相同。刘氏...
0576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‘亡’、‘妄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:‘汝亡人哉。’亦借‘亡’为‘妄’,即其证。或曰:‘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...
0421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注云:“郭外曰郊。无道之君,临於海内禽荒色荒,四方不静,多贪境土,好行征伐之事,遂使军戎兵馬出生郊外;且轻身躁竞之,夫心不怀道,纵於六根,兵馬驰骋尘境之中,故云生於郊也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'此文可有三解:一就今本释之,安,何也。调和大怨,其怨不能尽释,必有餘怨,如此何可以為处怨之善道哉!二依马(叙伦)氏校,移'報怨以德'句于'安可以為善'句上。安,犹爰也,乃也。...
05212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作‘惟怳惟忽’,白作‘惟恍惟忽’,馆卷作‘惟慌惟惚’,易州作‘唯恍唯忽’,臧疏、赵秉文、潘、张之象、馆本、磻溪并作‘惟恍惟惚’。《魏志·常林传》注引《魏略·沐并豫...
0508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遺’,与也。富则人求之,故便欺物。貴则人下之,故好凌人。驕奢至而不期,殃咎来而谁与?因驕获咎,骄自心生,故云自遺尔。此复释揣锐也。”吴澄注:“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,...
03610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唯深,故知之者希也。知我益希,我亦无匹,故曰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’也。”此王本则作“則我者貴”。然...
05313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馆本、易州及《治要》引‘令’作‘物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道原篇》、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、《文选·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注引并同此(作‘令’)。...
0378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輕’,李(畋)如字。‘躁’,陆早报切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0579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木强則兵’,于义难通。河上公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更无义矣。《老子》原文本作‘木强則折’。因‘折’字阙坏,止存右旁之‘斤’,又涉上句‘兵强則不勝’,而误为‘兵’耳。‘共...
0266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45_述评

任继愈云:“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。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,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。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。在政治上不要妄为,只要贯彻了‘无为’原则,才能取得成功...
0299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汎’,乙本作‘渢’,古代‘凡’、‘風’同声,‘渢’当是‘汎’的假借字。马叙伦‘氾’解作氾滥,不妥。氾滥為贬词,老子不会用以形容道。高亨训‘氾’為博,甚确。高说...
052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