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4页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益、益、之为韵,之入之部,益入锡部,之锡是邻近韵部,故可谐韵。也、矣,之部,亦入韵,所以还是富韵。”按:也,上古为歌部字,非为之部。古棣误。
0309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'故聖人云',柰卷、河上作'云',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高、赵均作'言'。傅本'人'下有'之言'二字。按:作'言'是也。'言'、'云'义重,'云'字衍。'
0359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2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德者,内也;得者,外也。‘上德不德’,言其神不淫于外也。神不淫于外则身全,身全之谓德。德者,得身也。凡德者,以无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為之欲之,...
05813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···’,范注‘古本’二字,陈碧虚引王弼本与傅、范同,当亦王弼之古本。遂州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者····’;敦煌两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.··...
04511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无‘故’字、‘焉’字。林无‘故’字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知”。想尔本、傅奕本等本即作“知”。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在宥篇》两次援引皆作“知”。“知”,后来写作“智”。又,帛书甲本与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乙本有“而”字...
0357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许抗生已改初版误说,其著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新版已校改为“博”。古棣说不足为据。“普”、“溥”、“博”三字义通。河上公即注云:“人主修道於天下,不言而化,不教而治,下之应...
0505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‘殺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柰卷无第二‘殺’字。···伦谓此文‘常’字涉上文而衍,第二‘殺’字亦涉下文而衍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、御注道德经幢等本,凡遇‘以’、‘之’、‘矣’、‘也’等助字多阙,疑欲强合《史记》五千言之数,特经删去,以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所引多不尔也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終身不救’与‘終身不勤’二语相对成文,而用意相反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瘽,病也。’‘救’借为‘逑’,《说文》曰:‘逑,聚敛也。’(罗运贤说不逑即无得之意)...
062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芴兮芒兮,其中有象;芒兮芴兮,其中有物。’按:宋河上、白同此,唯河上‘象’作‘像’;范、彭无两‘其’字,‘物’字‘象’字下各有‘兮’字。馆卷作‘恍惚,中有物;惚恍,中...
0298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嬴’,各本作‘或赢’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繩’,食陵反,又民忍反。梁帝云:‘无涯际之貌。’顾云:‘无穷不可序,或云宽急。’河上本作‘繩’。‘復(今简作复)’,音服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严、彭、高翻、吴勉学本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8_蒋孔阳

蒋孔阳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中的‘大’,有两个含义:一是‘大小’的‘大’,二是最完美的意思。因此,‘大音’就是最大或最完美的聲音。音乐是聲音的艺术,‘大音’运用到音乐上,可以说是‘最完...
04114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03115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尘累斯尽,心灵虚白,故道德宽曠,包容若谷也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虽然“渝”、“輸”、“愉”、“媮”古通(上古四字皆在侯部),但《老子》当作“渝”,不当与前文“媮”等重复。 又,刘师培云:“上文言‘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’,此与并文,疑‘真...
03612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無割’,‘割’乾遏反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02712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故曰:禍兮福之所倚,以成其功也。··故曰:福兮禍之所伏。’玩上下文义,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实为《韩非子》补足《老子》之语,非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刘说...
0368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謂微明。柔之勝刚,弱之勝强。’明、剛、强为韵,三字皆入阳部。‘是謂微明’,按意义属上文,但與上文不谐韵,而與下文谐韵,这就是所謂续韵。”水海按:据帛书“明”與上句“予...
0347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5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此言有心于治天下,失其自然之道,天下转不可得而治。神器,犹《庄子》所谓大物,不可以私智裁制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繩繩’疑本作‘鼆鼆’,形近而讹。《说文》:‘鼆,冥也,从冥,黽声。读若黽蛙之黽。’则鼆鼆犹冥冥矣。谓其不可見也。不可見自不可名,故曰‘鼆鼆不可名’。《释文》:‘繩,...
0339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繟’,音闡,舒缓也。王作‘坦’,严作‘默’。不如作‘繟’为长,盖‘默’则重‘不言’,‘坦’则近‘不争’也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彭耜引黄茂材曰:‘天下,神器,不可為也,不可執也;至于人身,独非神器乎?’是黄见本有此一句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有‘天下’至‘失之’十六字,盖本此文,无‘不可執...
0296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3_孔广森

孔广森《诗声类》八《脂类》云:“在古本无去入之别,其可旁证者,《老子》:‘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。繩繩不可名,復歸於无物。’”
04613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解其紛’,河上作‘芬’。按:‘芬’当作‘忿’,此句在四章,又见于第五十六章,旧钞河上本,彼章作‘忿’,此章作‘紛’。王本于彼章作‘分’,据其注,则‘分’者‘忿’之讹...
0557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古本‘一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非为此句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,而是下文“一者”之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。焦氏表达误矣。
0509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彭、磻溪‘猶’作‘由’,古通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正义曰:‘古者猶、由二字义得通用。’又《孟子》‘由水之就下,由反手也,由弓人而耻为弓,由己饥之也’,以‘由’为‘猶’;...
03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