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谓“植”为“持”字之别构,则误。“植”(zhì),《集韵》谓丈里切。上古为定纽之部字,拟音【dǐe】,其义,《集韵》谓“持也”。“持”(chí),《广韵》谓直之切,上古亦为定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3_王道
王道云:“‘行’,当作‘形’。‘贅形’,形之附贅者,骈拇之类。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聖人’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善人视不善者,愈加警惕,愈加黾勉,惟恐抵于不善,则鉴戒之心,即为资助之有益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繩約’为连文,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待繩約胶漆而固者,是侵其德也。’‘約’字亦是索,‘繩約’犹今言繩索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公孙挥曰:‘人寻約,吴发短。’杜注:‘約,繩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5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常’应读作‘當’,金文‘常’、‘當’并作‘尚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1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河上公本作‘愛養’,此作‘衣養’者,古字通也。盖‘衣’字古音与隐同。故《白虎通·衣裳篇》曰:‘衣者隐也;’以声為例也。而‘愛’古音亦与隐同,故《诗经·烝民》毛传训‘愛...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捪”,通行本作“搏”或“搏”、“博”者(“搏”、“博”為“搏”之形讹),皆為误。“捪”,抚摸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捪,抚也,一曰摹也。”“捪”或体作“捪”,《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’字,阮籍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‘貞’作‘正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混若樸’。木未斵曰樸。‘若樸’,质而无文章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斅父’或省作‘學父’,义同‘教父’。‘父’训‘始’,训‘本’,或训‘巨’(‘规巨’),谊亦相通。故斟酌众说,语译作‘教學总纲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終日行,不離輜重’,传世各本大都如此。‘終’字,帛书甲本作‘衆’,显然是误书;乙本作‘冬’,当是《老子》故书,上古字少,以‘四时尽’之‘冬’字代‘終’。‘輜重’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并无‘夫’字。罗卷‘不敢’下有‘不’字。磻溪、白、赵写及《治要》引‘為’下并有‘也’字。”又云:“罗卷无‘為无為’三字。观王弼注‘使夫...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范应元、易顺鼎等人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朘怒”。河上公本作“峻”,其注云:“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阴作怒者,由精气多之所致也;”其注出“作怒”二字。而成玄英疏云:“峻,...
《老子》38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‘薄’、‘華’为韵。‘華’古音读若‘荂’,鱼虞部字。‘薄’从溥声,则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”
《老子》19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絶聖棄知,而民利百倍。絶仁棄義,而民復孝兹。絶巧棄利,盗賊无有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倍【be】,之部;支部【e】和之部【e】皆属阴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可以旁转,故支之合韵,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知其榮,守其辱,去华歸根,虽被以天下之所甚恶,而不能累焉,故為天下谷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4_明太祖
明太祖注云:“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为此,及其习道也如是。至于他人奢华者,老子却乃不如是,为何?盖谓学道与物乐不同也。所以不同者,道乃无形之理,善用无乏焉,故盈之而弗厌。其游赏宴乐,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误脱;帛书乙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儉”借作“檢”,《乙本释文》分别已校为“其”、“儉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严遵本“舍”作“釋”,“儉”前无“其”字,谓...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,帛书乙本作“故或下□□,□下而取”,损掩前句“以取”和后句“或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危大有本皆无“故”字,作...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自見’,‘見’,贤遍反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言高以下為基者’,是顾无‘必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