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03页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庄子·缮性篇》:‘缮性于俗學,以求复其初,滑欲于俗思,以求致其明,谓之蔽蒙人民。’又云:‘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;文灭质,博溺心;然后民始惑乱,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’此即...
04213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2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最末两句,甲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天,古之極也’,乙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肥(配)天,古之極也’。许抗生从乙本,并谓‘疑传本之力两字為后人增之’。此校误。如依乙本则失韵,...
04910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混然不可得而知,而万物由之以成,故曰‘混成’也。不知其谁之子,故‘先天地生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資貨’,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‘亦’字,河上公古本(指王羲之本)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亦’字。按:《老子》是诗,以诗求之,‘亦’字不应有,无‘亦’不害其义,有之于诗而言则为赘词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,是荣作‘正’。《书钞》一百四十九引‘貞’作‘真’,此则因宋钞兼避仁宗讳,故又改‘貞’為‘真’耳。按:‘貞’为‘正’之假,其谊专指清静之...
03812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054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國’当作‘邦’,盖汉初重《老子》,因避高祖讳,故‘邦’字咸改为‘國’也。又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‘示’作‘借’,盖亦别本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寂若无所止’,一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‘寂无止’,空而无所依止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有道之君,贵為天子,富有四海,而不自有其富贵;菲饮食,恶衣服,卑宫室,為天下惜财而不苟费;制田里,教树艺,薄税敛,使民家给人足。是以己之有餘而奉天下也。”水海按:此言只...
0536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白文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邵若...
06912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5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寂者,上也;寥者,遠也。寂无遗响,太空寥廓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唐傅奕本作‘萬物作而不為始’。毕氏沅谓‘辭、始同聲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’;然三十四章云: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此章文义相近,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今从甲本。乙本“上義”误作“上德”。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注云:“‘德’字用朱涂过,乃书误改写,而改写之字后又脱落。各本皆作‘義’字,今据以改正。”傅奕本“上義”误...
02511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本章弼注:‘吾將镇之无名之樸;’三十八章弼注:‘镇之以无名;’可证‘无名之’三字非衍文,马说非是。按:‘欲’,贪欲也。‘作’,起也。《说文》:‘鎮,博壓也。’‘无名...
03510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輕死者,以其生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’,古本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19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絶聖棄知,而民利百倍。絶仁棄義,而民復孝兹。絶巧棄利,盗賊无有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倍【be】,之部;支部【e】和之部【e】皆属阴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可以旁转,故支之合韵,...
04514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“故”字,不妥。然高明谓“故”假为“古”亦不确。上文谈了柔谦之道,此用“故”承接,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,所以“故”不可少。许抗生改“議”为“以...
0535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1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此文此义,盖谓饰巧诈则知用锦繡文采以欺诈他人。以服饰言,则衣锦繡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傅奕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,按下云: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则此亦当有‘常’字矣。《容斋续笔》卷五卷十两引皆有‘常’字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,司马有两‘无物之象’。苏作‘无象之象’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0465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句中‘也’字一本无。柱按:有者是也,‘也’字即‘施’字之假字,或‘施’之坏体,即上‘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’之‘施’;‘非道也哉’,谓盜竽即盗之施者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0289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0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二句无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曲則全,枉則正’,范、馆卷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引‘正’字并作‘直’。范謂‘王弼同古本’,則王作‘正’。今王本作‘直’者,后人依别本改之...
03813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09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