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1页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河上公并苏注皆作‘為雌’,一本或作‘无雌’,恐非经义;盖当经中有‘知其雄,守其雌’也,理亦当作‘為雌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成玄英疏曰:‘多贪世利,厚益其生,所以烦恼障累,日日增广。’又曰:‘是以生死之业,日日强盛’;是成‘曰祥’作‘日祥’,‘則’字亦作‘日’也。伦谓‘日’为‘曰’误,‘曰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知’作‘自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道生万物,德蓄万物,都是以万物為芻狗,顺乎自然,任其自生自長、自息自灭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4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此两‘智’字,原俱作‘知’;似当读去声,作‘智慧’之‘智’。陆德明《释文》云:‘知者,或并音智。’·····河上公注‘智者不言’句云:‘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’王注云:‘因...
0368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之於’,御注、景福、英伦三本作‘之與’,敦煌、景龙二本均作‘與’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0348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玄’即道,亦即无名。‘玄同’即无名之同,犹云同于道也。此言能塞兑閉門,挫鋭解紛,和光同塵,是謂同于道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裴注引并《周易集解》‘震’下虞翻引此句,均作‘自知者明’,作‘知’字是。‘自見之謂明’与经文二十四章‘自見者不明’谊相反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王、傅及诸本皆如此,惟无‘也’字,据帛书补。此亦當以‘无有’断句,如上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前云‘不可得而貴’,隔句又云:‘故為天下貴’。‘貴’字疑有误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0306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,甲本‘盲’讹作‘明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云:“正者,法制禁令,正其不正,管、商以正治國,帝王以修身齐家為本,不恃法制禁令以為正。奇者,权谋诡诈,谲而不正,孙、吴以奇用兵,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,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。奇者仅...
0357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,乙本“聾(简作聋)”字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、赵孟頫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“聾(简作聋)”作“”,谓“五音令人耳”。按:“”即“聾”的异体。《字汇·耳部》...
0517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0307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6_董思靖

董思靖云:“汎,通作‘泛’,无滞貌。惟不丽於一物,不离乎当处,无处不有,无时不然,是以左右逢其原也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故去彼而取此”,“彼”指“為目”,“此”指“為腹”。人一起贪欲,则永难满足,以致亡身。所以老子要“去目”,即“摒弃物欲的诱惑”,而“為腹”即“持守安足的生活”。“去目”、...
0318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
0589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何謂寵辱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与今通行本勘校,傅奕本等古本有此句,而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范应元本等本皆捝“之能成大也”或“能成其大也”等半句,当应据帛书甲、乙本补正。
0476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吴澄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六字,以下文例之,似是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0457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執,此言執者,谓守道者如手之執物,不可失也。道本无象,此言象者,以万象皆由是而兆见,故曰‘大象’也。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...
01035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4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寵、辱之所以為患者,以吾有身也;若无吾身之存念,则与天地万物為一体,安往而不逍遥哉!”
04715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民之迷也’,纂微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、邵并无‘也’字。‘其日固已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‘其日固久’。清源‘已’作‘以’字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出口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‘口’并作‘言’。”
03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