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19页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4_劳健

劳健云:“《论语》郑注‘坦荡荡’,宽广貌。‘墠’训宽,是假作‘坦’。‘繟’字盖又从‘墠’字传写演变。故今河上本亦作‘繟’。《广雅》:‘繟,缓也。’词固可通,然与下文‘恢恢’义不相应...
035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进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行术用明,以察奸僞,趣睹形见,物知避之。故智慧出则大僞生也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知足不辱’与‘知止不殆’,词异谊同,谓人主不贪名與貨者,则无辱殆也。人主无辱殆则清明在躬,天君泰然,以之治身则健康,以之理国则民安,故可以長久也。《史记·范睢蔡泽...
028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谓‘而’字王弼同古本,则王本脱‘而’字。王注‘晦以理物则得明’一句,恐系预為下文‘濁以静物’二句作解,未必《老子》经有此一句。盖因此二句经文,纯用比喻,故王弼先加一句...
0549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6_杨慎

杨慎云:“‘是謂盗誇’,謂本皆作‘誇’。柳子厚诗亦押盗誇,盖趂韵之故。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改作‘竽’。韩非之解曰:‘竽为众乐之倡,一竽唱而众乐和,大盗倡而小盗和,故曰盗竽。’其说既...
03712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刘师培曰:‘寵亦贵也。’其说是也。寵字与贵字对文,辱字与大患对文,王弼、河上注并以寵、辱為对文,非是。石田羊一郎引大田敦曰:‘驚,盖狂疾别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阖闾...
0281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磻溪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臧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又按:‘義’字实‘亦’字音讹,因‘而’一本‘亦’‘義’重出矣。”
07912

《老子》51_今译

“道”使万物生长,而“德”使万物蓄养;体质构成万物的形状,而器型完成万物的品类。因此,万物尊重“道”而珍贵“德”。“道”被尊重,“德”被珍贵,并没有谁给它安排爵位,而它是永恒自然而...
0439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謫’作‘讁’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111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洼”。“洼(wā)”,低凹,低陷、洼曲之地。《集韵·佳韵》:“洼,曲也。”《庄子·齐物论篇》:“大小百围之窍穴··似洼者,似污者。”陆德明《释文》:“司马...
04715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象无形”与《道篇》“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”意同。“大象”即《道篇》的“执大象”的“大象”。这个复合词赋予了“道”的含义。成玄英疏:“大道之象,象而无形也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8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此两者’,谓敢与不敢也。‘或利或害’,活身为利,殺身为害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氣’作‘炁’,嵇康《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》曰:‘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则嵇所据本亦作‘致’。王弼注曰:‘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’臧疏引节解曰:‘大道流布,若婴兒...
03710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韩非《喻老》,以‘病病’作‘不病’,王先慎注曰:‘此谓不以为病,故能除病’,显然已非老旨。俞樾、刘师培皆据韩以改老,错了。如依《御览》所引来演推,此章全文当作‘知不知,...
0676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屬(简作属)”,帛书乙本作“注”,二字古多通用(声纽皆为章,屬双声通假)。屬(zhǔ),专注之义。《尚书·盘庚》“尔沈不屬,惟胥以沈”,孙星衍疏:“言乘舟弗济,汝...
056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2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寂兮似无所止’)。”
08410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强大處下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首有‘故’字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8_宋徽宗

宋徽宗注云:“不用壮而持之以谦,則德与性常合而不離,是谓全德,故曰‘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’。气和而不暴,性醇而未散,婴兒也。孟子曰:‘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’”
047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:‘只范本泮作判,余均作破。’罗氏《考异》:‘诸本亦作破。’按作‘破’是也。后人不明古音改‘破’为‘泮’,以韵下句‘其微易散’之‘散’,殊有未当。《释文》:‘脆...
0438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’,(龙兴观)碑本无‘且’字。‘故能長生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長久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6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以慈仁,故能勇于忠孝也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用之不可既’,吴昌莹《经传衍释》:‘既,猶终也。终训为既,则既自可训为终矣。’吴氏从《诗经》、《左传》、《礼记》引七例,此处不备列。训‘既’为‘终’可信。裴学海《古书虚...
05114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’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并云: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。’岂高注所引乃《庄子》语耶?”
04011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陈景元以‘此两者同’为句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之质不一,草木之形虽殊,然非柔脆不生。气至而滋息,故柔脆。柔脆者,生气也。凡物之初生,必柔弱、必脆嫩。枯槁者必死。气反游散,故枯槁。枯槁者,死气也。凡物之衰老者,必...
0368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皆作‘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’,其义与《老子》‘以身為大患’不合。通行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貴以身為天下者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则作‘貴以...
03214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象、往,阳部;害、大,月部;餌、止,之部。言、見,元部;味,物部,聞,文部,物文通韵,既,物部,文物通韵。
02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