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河上公注曰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甚得其义。河上公以‘静’、‘重’对文是也。··按本章上下文,俱以‘重’、‘静’,‘輕’、‘躁’对文,可证。疑古原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惡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”美【mǐei】、美〔mǐei】為韵,入脂部。此為句中韵。善【zǐan】、善【zǐan】為韵,入元部。又,已【ǐe】、矣【xǐe】為韵,二字皆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宋河上、白‘鄰’字作‘隣’。易州、臧疏、馆本、寇、赵并无‘兮’字。成于下文‘健德若偷’疏中引此亦无‘兮’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‘兮’下有‘其’字。弼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籌策’,御注作‘籌算’。”按:御注作“籌筭”。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臧疏无‘道’、‘德’下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功成名遂身退,此举戒也。夫满则招损,谦便受益。惟彼天道,尚不常盈,故功成者隳,名遂者亏。钦求長保,未闻斯语。当须忘功与名,退身辞盛,如彼天道,不失盈虚,则无忧责矣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豪’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经训堂刊傅奕校定本‘自’作‘不’,系字之误;道藏傅奕本仍作‘自’,可证也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然,成也。’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阼篇》:‘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;’言其祸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多言数穷,故希言则自然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曰:‘柔弱,实智也;剛强,权智也。’是成玄英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可以市’,李句‘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’。‘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‘九重之台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重’。《吕览·音初篇》引作‘九成之台’。《说文》:‘層,重屋也。’此句与上句词异谊同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此“其”(qí),时间副词,相当於“将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云:“其,犹将也。”《尚书·微子》“今殷其沦丧”,孔传:“言殷将没亡。”《管子·小匡篇》“政事其不治”,敦沫若集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’,按:《御览·地部》引作‘江海能為百谷王者’;《皇王部》引此句同此。《地部》引作‘以其善下也’;《皇王部》引作‘以其善下之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恒”,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恒”,“疑读为‘框’。《说文》:‘框,竟也。’木强則框,犹木强則折。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语)此说是,今从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各本及《世说新语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……‘靖’,借为‘潮’,《说文》曰:‘冷寒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大國不恃其尊,谦降以下小國,則能致小國之乐附;小國甘处于卑(谦卑),俯伏以下大國,則能得大國之见容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昏’,陈(象古)作‘昏昏’。”水海按:古棣误谓“陈碧虚本作‘昏昏’”,而不此“陈”指“陈象古”者也。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‘貞’作‘正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“惡(wù)”假作“亞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为“惡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寇才质本“孰”作“誰(简作谁)”...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磎溪、馆本、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潘‘疏’作‘疎’。易州及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引‘失’作‘漏’,各本及《文选·华林园诗》注、《临终诗》注引同此(‘失’)。罗卷第五卷止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述评
这一章节老子讲的也是有关认识论的问题。 老子曾经在朴素的唯物论的基础上,提出“道”这一概念。在老子那里“道”既是一种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性实体,又是这一实体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客观规律。它...
《老子》53_音韵_02_古棣
古棣云:“顾炎武说:‘夸’音枯,《说文》‘夸’从大于声,‘盗夸’杨慎改为‘盗竽’,謂本之《韩非子》,而不知古人读‘夸’为刳,正与‘除’为韵也。顾说不能为据,上古音韵,‘夸’、‘竽’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止此句为一章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