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‘冲’作‘盅’。范应元曰:‘大满若盅,郭云、王弼同古本;’是范所见王本作‘满’。按作‘盈’是也。‘满’字以避汉惠帝讳而改(蒋锡昌说)。各本作‘盈’,盈字是故书(马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9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按:‘其无正’之‘正’,当读为‘定’。《周礼·宰夫》:‘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。’注:‘正’犹‘定’也。《玉篇》:‘正,定也。’《尔雅·释天》注:‘定,正也。’本书三十七章...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故以智治邦,邦之贼也;以不智治邦,邦之德也’。各本作‘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’。今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甲本‘國’字均作‘邦’,乃原文也;乙本则避讳改作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奚氏、于氏之说是也。“遣”(wèi),通“匱”(kuì)。“遺”,上古余纽微部【ǐwei】;“匱”,群纽物部【qíwet】;微部【ei】和物部【et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微物通韵,...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唯道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唯有道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7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關籥’二字,王本作‘關楗’,世传今本也有作‘關鍵’者。范应元云: ‘··。’(见前引范文)范说不确。《广雅·释宫》:‘投謂之閹,鍵笠户牡也。’王念孙疏证云: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地根’,古本《列子》并作‘天地之根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淡’当据《释文》作‘澹’。‘澹’為‘憺’字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憺,安也。’按:‘恬澹為上’,言安静為上也。‘勝而不美’,言用兵之事,勝而不美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今,甲、乙本同作‘今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古’。今按:从老子的整个思想看,今‘道’与古‘道’一也。‘道’是永远不变的,所以古今虽异,其‘道’则一。疑后人不知此义而改‘今’為...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8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不与俗人相随,守一不移,如愚人之心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谦者德之柄,让者礼之文,苟失斯道,无从而可,况自专固伐取,欲以求功,不让则争,功斯滥矣。故云‘自伐者无功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德善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樸’,范、宋河上、易州并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長’,上声,主也,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本章言不傷人,以鬼神为客,以聖人为主。弼注以‘神’、‘聖’对举并称,一若不分轻重,此非老子之本义也。‘其神不傷人’上有‘非其’二字,正所以表明其本意重在下句之聖人也。陶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圣人诚信既足,其于言也,尚且贵之,而不轻发,则民自诚信矣。”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剉’,寸卧切,折伤也。河上公改‘剉’作‘羸’。今仍从古本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本句不同古本,而作“或强或羸”。范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5_张默生
张默生云:“侯王若能守道,和道体一样的无為,则萬物將各顺其性以自生自息,即所谓‘自化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懃而行之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、《广弘明集》九《甄鸾笑道论》引并作‘勤而行之’。馆本作‘懃能行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大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無’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御注诸本均作‘田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琭琭’,纂微云:‘古作録録如玉。’‘落落’,陆作‘珞’,纂微云:‘古作落落若石。’”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煞之’,各本作‘殺之’,下仿此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飄風驟雨,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,阴阳不燮所使然,沛然而来,悠然而去,以其变而非常也;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,故‘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握’,叶作‘摼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‘没’作‘沕’,‘殆’作‘怠’,皆音假相通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知快出,案有大僞”,“快”为“慧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月部),“案”为“安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元部)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、校“快”为“慧”;乙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