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2页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繡呵繆呵”,“蕭(简作萧)”假作“繡(简作绣)”(上古二字皆為心纽幽部),“呵”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漻”假作“繆”(上古二字皆為幽部);帛书乙本“兮”时译為...
0448

《老子》20_今译

杜绝诈圣伪智假仁假义巧利之学,才能没有忧患。应诺(是)与喝叱(非),这相差多少?美和恶(丑),这又相差多少?人所畏惧的人,也不可以不畏惧人。(这些对立的两极是不断变化的,决定和影响...
0439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046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;乙本“兮”,亦误译作“呵”,“名”作“命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敦煌丙本、楼正本、节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...
047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言出於自然,則简而中,非其自然而强言之,則烦而非信矣。故曰:‘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可既。’此所谓希言矣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73_述评

这一章节的主旨是一个,即宣扬“天道”“柔弱不争”的思想;“人法自然”,所以人亦应“柔弱不争”。 这里应首先弄懂《老子》的“天”与“天道”的概念指的是什么。 《老子》书中提到“天”的,...
0299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411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4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言’字下,当从闵本增‘者’字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03213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與’,王本原作‘於’,河上本作‘與’,今据改。按:作‘與’是也。此谓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。川谷江海之在天下,贯达九域,周环四方,物被其泽,人受其利。道在天下...
0317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至乐篇》‘天无為以之清,···’语意本此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《说文》‘既,小食也’。上文谓樂、餌可以止過客,而道则异是。樂可聽,餌可視可食,而道则不可視、聽、食也。故云‘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’。旧...
0485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楼正、高翻亦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(‘不可得而親’)葛、吕‘不’上有‘故’字。(‘亦不可得而疏’)吕、林、赵无‘亦’字,下同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05914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果而勿彊’,一本无‘謂’字。决之而勿矜其能,勿伐其功,勿憍其势,决之於不得已,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是謂襲常’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、顾欢本作‘不掘’。‘俞出’,各本作‘愈出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1_苏辙

苏辙云:“道本无名,圣人見万物之无不由也,故字之曰道。見万物之莫能加也,故强為之名曰大。然其实,则无得而称之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言張弓和调之,如是乃可用耳。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《大典》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0308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人’字诸王本作‘民’,傅本作‘民’。室町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按:《玉篇》:‘均,平也,等也。’《周礼》‘均其稍食’注云:‘均,猶调度也。’又《字林》:‘均,田也。’...
0299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笑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敦煌戊本谓“不笑之,不足以為道”。
0399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驕’,纂微、司马作‘憍’,《广韵》‘憍’亦作‘驕’,并举乔切。‘遺’,林东《音释》:‘一作贻。’”
03413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2_王纯甫

王纯甫云:“此章自‘兵者不祥之器’以下,似古之义疏浑入於注者,详其文义可见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,司马‘以静為下’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林‘下’上声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身退’,开元御注本作‘身逻’,《字鉴》曰:‘逻,《说文》卻也,从日,从夕,从辵。俗作退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668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者,天下万物之所由生也。”
03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