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4页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1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‘寵’者谓富贵庆赏诸吉也;‘辱’谓贫贱刑罚诸凶也。夫达道之士,不荣通,不丑穷,知轩冕之去来,乃外物之寄托,岂有寵辱系怀而可驚怛哉?此谓中人耳。中智之士,则处安而虑危,得...
05612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两句押‘人’韵,‘人’入真部;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’,两句押‘物’字韵,‘物’字入物部;‘是謂襲明’一句无韵。”水海按:前文已考证《老...
04913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數輿无輿’,苏灵芝书上‘輿’作‘與’,误也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3_陈碧虚

陈碧虚云:“王弼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本无“者”,与陈见王本不同。
03713
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言之教”,其“不言”与孔丘的“无言”相近。《论语·阳货》记载:“子曰:‘予欲无言’。子贡曰:‘子如无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’子曰:‘天何言哉,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...
04710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道常无名’,按:‘常’與‘尚’通,说见首章(谓‘《史记·卫绾传》:剑尚盛,《汉书》尚作常;《汉书·贾谊传》:尚惮以危为安,《贾子·宗首篇》尚作常。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。尚...
04112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3_顾欢

顾欢本王注云:“渾波则濁,徐静则清,危躁则死,安静则生。志人知濁之可清,故同波而后化体,危之可安。故徐動以教生,非体道善化,虽能如此,故曰‘孰能’。生化微妙,非速疾可成,必须心专行...
0329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天象无刑”,“天”乃“大”的误写,“刑”则“形”之聲借。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校改。
0247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侯□□□而以為正”,损掩“王得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无“正”前“天下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羲之本、范应元本、白玉蟾本等本“侯王”作“...
050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’,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‘國中有四大’。按:作‘國’字显系传抄之误。陈柱训‘域’為宇宙是有道理的。《老子》中虽没有宇宙这个词,但包举一切的意思还是有的,这里说的‘...
05114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友弱勝强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友’,写作业,即《说文》‘友’字古文。‘友弱’故言‘鱼不脱於淵’。”按甲本之义“友弱勝强”连下文二句,为一节文段。乙本作“柔弱...
04011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2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道有以来,更閲終始非一也。甫者,始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令人行妨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妨’,音芳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德者,同於德’两‘德’字,皆当作‘得’,与下‘失者,同於失’相对。王注:‘得,少也。少則得,故曰得也。行得則与得同体,故曰同於得也。’注义作‘得’可证。‘德’、‘得...
05411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則有“多則惑”句,與战国中期的《慎子》所引本句合,马叙伦说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惑”是。“惑”,惑乱,迷惑。《说文·心部》:“惑,乱也。”《玉篇·心部》:...
0421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强’,其丈反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虽然“渝”、“輸”、“愉”、“媮”古通(上古四字皆在侯部),但《老子》当作“渝”,不当与前文“媮”等重复。 又,刘师培云:“上文言‘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’,此与并文,疑‘真...
03512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爱养万民,不以仁恩,法天地任自然。聖人视百姓如芻草狗蓄,不责望其礼意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二七○及六二四引并作‘以政治國’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臧疏、易州及《治要》、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注、《李固传》注引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。《淮南子》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《牟子·理惑论》引一同此(傅奕本...
03712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道恒无為,而无不為’,诸本俱如此,唯‘恒’作‘常’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道恒无名’,今‘恒’字依帛书。蒋锡昌曰:‘道常者,道之真,一章所谓常道也。’王夫之亦读作‘道,常,...
07814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按此句(‘绝學无憂’)经文,世传今本皆在第二十章之首。经學者考证,多认為当属第十九章之末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不分章,此文上承‘少私寡欲’,下接‘唯與阿,其相去幾何’,中间无明...
0397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作‘寵為下’,吕、苏作‘寵為下’,葛、林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失’则指‘飄風’、‘驟雨’之治而言;以人君行‘希言’之治,則為‘道’、為‘德’;行‘飄風’、‘暴雨’之治,則為‘失’也。此言人君行道,則与道同体;行德,則与德同体;行...
02610

《老子》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、知,支部;行、行,阳部。宗,侵部;君,文部;侵文合韵。知、知,支部。希,微部;貴,物部;微物通韵。矣,之部;玉,屋部;屋之合韵。
0309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龙兴观本、法京敦丁本“蕪(芜)”误作“苗”,谓“田甚苗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及其他诸唐本、诸宋本及诸元明人本等皆同此三句。
04611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作‘不’是也。‘早已’当作‘早亡’。顾欢本三十章‘不道早亡’,注‘亡,死也’。王羲之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广明‘早已’作‘早以’。又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此二句同此(指...
0386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无‘呴’字;云:‘嘘,吹也;’‘吹,嘘也;’又云:‘歔,欷也;’‘欨,吹也。’疑‘呴’应作‘欨’,古字‘歔’、‘嘘’应同。”
06411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03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