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3页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矜”、“强”为韵,例如《易林·坤》之《履》梁、禁相韵,《比》之《中孚》金、乡相韵。“老”、“道”、“已”为韵。
03314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争’,古本。水之为物,得天一之气,无定形而靡不通,故润萬物者,莫润乎水,乃善利也,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何争之有?上善之人,则微妙玄通,常善利於...
04212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7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,乙本缺文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有道者不處’。今从傅本改‘欲’為‘道’。甲本此句与老子思想不合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‘人與仁古通。’近年内出版之《老子》注译,此经文多从今本,将帛书甲、乙本改作‘與善仁’。窃以为‘予’字和‘與’词义虽同,而‘天’字與‘仁’字意义迥别。问题未待深研,即随意...
04312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简文作‘恬憺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恬澹’,亦并无‘以’字。苏灵芝书‘憺’作‘淡’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善如水。水善利萬物而有静,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”上【zǐan】,阳部;静【dzǐen】,耕部;阳部【a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阳耕合韵,上、静...
03511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荣注引经文云:‘修之鄉,其德能長;’则荣与成同(‘乃’作‘能’)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夫樂人殺人者’,吕等无上‘人’字。‘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葛‘不’上有‘則’字。吕、林无‘以’字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4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揣’,击治也。锤击刀剑,使之锋利,易折缺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7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今《德经》‘奚’作‘何’,非。傅本作‘奚’,与此(《韩非子·解老》)合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上將主軍,則专殺,故處右。偏將為副,不专殺,故處左。今左尊而右卑,上將軍却右者,言用之道同于喪禮尚右。今上將軍居右,是以喪禮處置之尔。”
0427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诸本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李约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9_张舜徵

张舜徵云:“王弼本作‘蜂蠆虺蛇不螫’。帛书甲本作‘蜂喇煨蛇弗螫’,‘’当为‘’之误,‘’与‘蠆’音近相通。帛书与王本合,不误也。‘喂’即‘虺’耳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道常无名’,按:‘常’與‘尚’通,说见首章(谓‘《史记·卫绾传》:剑尚盛,《汉书》尚作常;《汉书·贾谊传》:尚惮以危为安,《贾子·宗首篇》尚作常。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。尚...
03812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抱一’,古本作‘衰一’。字同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’,‘全’字之义未详,王注曰‘作,长也,无物以损其身,故能全长也’;说殊未安。河上公本‘全’作‘峻’,而其注曰:‘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,而陰作怒者,...
02514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侯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姚鼐本...
04114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0276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老子所谓‘和’者,系指雌雄两性动物之交合。如第四十二章‘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’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‘至阴肃肃,至阳赫赫····两者交通成和,而物生焉。’《荀子·天论》...
036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人莫之令”。其中之“人”,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书河上公本)即如此,唐本多有作“人”者(笔者亲见至少十二种),即上承河上公古本,并非避唐皇帝李世...
04913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俞说是,唯“知”前有一“以”字,后有一“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正作“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”。若下句作“能毋以為乎”,则与上句“明白四達”文义不相应。明白四達,是无所不...
0406

《老子》55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韵(鱼部,螫音恕,搏音布,作音诅,嗄疏去声)。常、明、祥、强韵(阳部)。老、道、已韵(之幽通韵,老卢叟反,已叶音酉)。姚文田同此,唯“嗄”作...
0467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0386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此六句皆已见前,疑为复出。‘挫其鋭··’四句,与《上篇》第四章同。乃《上篇》无注,而此皆有注,疑此注亦《上篇》第四章之注也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、运命论》两注皆引《老子》...
0378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