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无“民”字之说非也。其一证:张之象刊王弼本有“民”字,且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“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亂。”同“不貴難得之貨,则民不為盗”一样,全引此章经文,唯一“使”字易作“则”...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6_王卡
王卡云:“‘夫何故?以其求生之厚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与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末有‘哉’字。影宋本‘求生’作‘生生’,譣河上注云:‘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’,则作‘求生’于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。是以大制不割。’这是混入正文的注语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樸’字是道的别名(但也说过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那也是就民德符合道的纯樸特征而言),因此是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知’,今本作‘智’,《释文》出‘知者’二字,注音‘智’,知王本作‘知’。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亦作‘知’。又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‘為’下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虎无所昔亓蚤,兵无所容□□”,前句“昔”即“措”的假借(两字皆属铎部),“蚤”为“爪”之假借(二字皆属幽部);后句损掩“其刃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前句仅残留“其蚤”二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為之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4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勢成之’,与帛书异。‘器成之’义较胜。上句指‘物’,下句对应则为‘器’。‘物刑之,而器成之’,此句接上文而言,道与德生養了万物,因此物刑(形)而...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為者敗之’二句,又见第六十四章。《鹖冠子·备知篇》曰:‘故為者敗之,治者乱之;’当亦本此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能用道以挫情欲之鋭,解事物之紛,莹心鉴而不炫其明,混浊世而不污其真,则道常湛兮,似乎或在也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毒,厚也;’《释名》:‘亭,停也;’据之是亭、成、毒、熟声义皆相近。”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补為“或强或挫”,高明校补為“或强或赢”,许抗生校订為“或强或剉”。乙本作“或唑”,脱“或强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唑’上似可据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04_音韵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湛常存’,河上、王‘湛’下有‘兮’字,为《楚辞》最常见之助字,《老子》书已发其端。孔广森《诗声类》七曰:‘兮,《唐韵》在《十二齐》,古音未有确证。’然《泰誓》‘断断猗...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8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始乃本根也。初也;母乃生物之祖。经云天下始、天下母,夫何故?大哉,道之机,其始其母,本虚又实,是以其萬物由此而出焉。云始、母,人能知大道,能如是生生不绝,则常守其大道。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音辩》云:‘俞,羊朱切。’傅奕引《广雅》云:‘俞,益也。’《汉史》有‘民俞病困`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孙义较长。‘塞’当作‘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窒也。’今通用‘塞’。‘闭其門’,易州,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病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为是。唯謂“人主”后有“者”字于义为长,笔者以为非是。王弼注云:“以道佐人主,尚不可以兵强於天下,况人主躬於道者乎?”据王注,王所见本亦无“者”字。“以道佐人主”,其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谷神’,犹言虚灵也;‘不死’,犹言无极也;‘玄牝’,言其生物而不见其所以生也,謂虚灵无极。此乃生物之牝,而不见其所以生,故曰‘玄’。‘谷神’二字,傅奕云:‘幽而通也。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謂句首有“故”字,非是。此句以下言“善者果···”之义项,从语法关系和逻辑事理上来说,与上文“其事好還,師之所居,楚棘生之”之义项,并非因果关系,既非因果复句,亦非因果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牝’,《广韵》旨、轸兼收‘牝’字。按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‘死’、‘牝’协音,《老子》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’,皆未转入轸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上篇脂类》)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甚夷,民甚好解”,前句损掩“大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懈”作“解”,则为“懈”之省文或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锡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懈,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并上有‘是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是以聖人效天地之覆载,必均养而无私,故推先與人,百姓欣赖,为下所仰,故身先也。不自矜贵,而外薄其身,天下归仁,则无畏害,故身存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采’,一作‘綵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9_苏辙
苏辙注云:“壯之必老,物无不然者。唯有道者成而若缺,盈而若冲,未尝壯,故未尝老、未尝死。以兵强天下,壯亦甚矣,而能无老乎?无死乎?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彭耜云:‘陆誇口花切。’道藏《道德真经集注》引弼注:‘誇而不以其道得之,盗誇也。贵而不以其道得之,窃位也。故举非道以明非道,则皆盗誇也。’可知今注脱去‘盗誇也贵而不以其...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损。今从甲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“欲”作“道”,无“者”字,“弗居”作“不處(简作处)”,谓“故有道不處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