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其然’作‘天下之然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9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不就利,不违害,故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2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之‘道’即自然,所以老子哲学是属于唯物主义的。王充在《自然篇》中说:‘天道自然。’刘安在《原道训》中说:‘因天地之自然,则六合不足均也’,‘万物固以自然。’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或强’,敦煌本作‘彊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道沖,而用之有弗盈也。”用【Kǐwon】,余纽东部;盈【Aǐen】,余纽耕部;东部【o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东耕合韵,用、盈相押。此为句中韵。古棣则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此义甚迂折,不切情理。这里的‘有’、‘无’,乃是接续上文言之,当属同谊。二‘之’字,于此可视作语中助词,无义;作代词,难通:‘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’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純純’,陆、王弼作‘沌沌’,又作‘忳忳’。李‘純純’,如字,质朴无欲之称。纂微作‘沌沌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醇醇’,王弼作‘淳淳’,《淮南子》同河上。高诱曰:本作‘純純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0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‘同於德者’四句,王本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’他本亦基本相同。唯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同於德者,道亦得之;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...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舍後且先,先则人怨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可名於小’,一作‘可名為小’,一作‘可名於小矣’。可名於小尔,言不可名小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小。非小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因物自然,不设不施,故不用關楗、绳约,而不可開解也。此五者,皆言不造不施,因物之性,不以形制物也。”楼宇烈释云:“此‘五者’,即指‘善行无轍迹’、‘善言无瑕讁’、‘善數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飲食’,殿本作‘飫食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、葛、长庚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林、苏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无狎’,狎,户甲反。‘无厭’,厭,于艳反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7_顾欢
顾欢本王注云:“····濁谓有為也。虽心洁素,而渾沌有為之中,與尘不异也。所言‘以静之徐清’者,喻于水,水濁止而静之,徐徐自清也;心乱息缘,渐渐而清正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稱’,尺证反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竭’,上句(指‘神无以靈將恐歇’句)作‘歇’,毕误校。‘歇’,《说文》‘息也,一曰气越泄也’,《广雅·释诂》二‘歇,泄也’;《七发》:‘精神越泄,百病...
《老子》79_今译
和解了大的怨恨,必定还有怨恨遗留下来,怎么能认为这样做就妥善了呢?因此,'圣人'虽然拿着左半边的债务契约,但是他不以此索求于负债人。所以,有德之人,只经管保存着债权契约(而不向负债人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建言’非古载籍名,谓古之立言者。老子引古立言者语,十四章所谓‘执古之道’也。奚说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緜緜若存’,言导引时气缓缓出入,若存若亡也。十章‘营魄抱一··专气致柔’,亦言此法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病也。‘用之不勤’,言人用此法者,乃得无病而全其天年也。《庄子·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》云:‘王弼本作惇惇。’是陈见王本作‘惇惇’,当据改正。按:‘政’、‘正’二字在《老子》有极大之区别,详见八章。简言之,圣人治国,有‘正’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’。王弼作‘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’。按:古无‘琭’、‘碌’、‘珞’三字。‘珞’,应作‘落’。《广韵》以‘公等録録’为‘娽娽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娽,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筋’,二赵作‘筋’,葛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浴之與江海也”,句首损掩“猶小”二字,“谷”字假作“浴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通假);乙本作“猷小浴之與江海也”,“猷”即“猶”(今简作“犹”)之或写体,...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(谷)虚而能容,深不可测,人歸之如水之赴谷也。虚而能容,則常久之德,无有不备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今译
(圣人)执守大“道”,天下人民都来归往他。天下人民归往他,并且不伤害他,于是天下和平安泰。动听的音乐与味美的食物(颇能诱人,但)享用过度,就会令人止步。然而,大“道”(却不像这样)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