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則’,当据改。然‘而’、‘則’古通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无“而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而”字,同帛书乙本。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陈碧虚谓河上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与宋本及《道藏》本又异,可知即同一河本,亦各有不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当以有‘曰’字者为是。蒋锡昌云:‘用兵有言,言古之用兵者有此言也。吾不敢為主而為客,不敢進寸而退尺,二语即古用兵者所言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正’作‘政’。磻溪‘衺’作‘邪’,潘作‘耶’,馆本无‘衺’字。成疏曰:‘为其不怀正道故也。’是成无‘衺’字,亦不作‘邪’。寻义此句当属‘正復為奇’读,当有‘衺’字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注当作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’,‘出於’二字,即系《老子》正文,在‘无有’二字之上。不知何时误入注中,又误在注中‘经’字之上,而正文‘入’下又夺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许抗生从帛书作‘忘’,今译为:‘死而不为人忘却的为长壽。’许译与老子原意不合,在义理和逻辑上都说不通。‘壽’謂人之存在,与‘夭’相对而言,‘死而不为人忘却’怎么能叫‘长壽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者无瑕謫’,古本。‘瑕’,玉病也,又过也。‘謫’音摘,罚也,责也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言事者,中节,故无过责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,程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天門開闔,能无雌’,义不可通。盖涉上下文诸句而误。王弼注云:‘言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,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’是王弼本正作‘能為雌’也。河上公注云:‘治身当如雌牝,安静柔弱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音韵_02_孔广森
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九)“鱼类”云:“古文去入通协者,《老子》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,骨弱筋柔而握固`。”
《老子》65_述评
本章节的主旨是宣传淳朴无为即“以不知知邦”的思想。 本章《老子》提出“愚之(民)”的主张。对于这一主张,古来有三种看法。一种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,是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,便于统治;这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河上公本‘貞’作‘正’。注云:‘為天下平正。’念孙按:《尔雅》曰:‘正,长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‘可以為天下正’。高注曰:‘正,主也。’‘為天下正’,犹《洪范》言‘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范與景福句中有‘兮’、‘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甚是。今本作“與善仁”者,“仁”乃后人所篡改。河上公本作“仁”(或作“人”),然其注文非为“與善仁(人)”之注文,而为“予(與)善天”之注文,可知古河上公本作“予(與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明皇作‘窈兮冥,中有精’。李善《沈约钟山诗》注作‘窈兮冥,中其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果而勿彊’,一本无‘謂’字。决之而勿矜其能,勿伐其功,勿憍其势,决之於不得已,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0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挫’,通行本作‘羸’,真本作‘剉’,乙本作‘唑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二”,指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萬物负阴而阳”,已说得非常清楚。“三”,指阴阳相合而形成的“中气”,即《老子》下文所说的“中气以爲和”。晨阳云:“‘道’是萬物的原质,生的‘一’...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9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自遺(其)咎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一上有‘夫’,一‘為’下有‘貴’。‘貴生’,政和本下有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本经文为“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”,有“夫”字。焦氏又云:“纯...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罗卷壬本‘愚’作‘遇’,又下‘民’字重,《考异》未及。又强本成疏:‘為道犹修道也,言古者善修道之士,实智内明,无幽不烛,外若愚昧,不曜于人,闭智塞聪,韬光晦迹也。’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王公’。···‘自稱’,范作‘自謂’,罗卷作‘自名’,各本并作‘為稱’。‘也’字,范同此,各本无。”
《老子》77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诸说均不全。此章与、舉、與(補)、餘、下、者、處、邪,皆鱼部,实通篇一韵。恃、處非韵,武内说误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乃古本也。河上公注曰:‘謂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;’则河上公亦是‘作’字。若曰‘以道佐人主’,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,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?因‘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此“其”(qí),时间副词,相当於“将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云:“其,犹将也。”《尚书·微子》“今殷其沦丧”,孔传:“言殷将没亡。”《管子·小匡篇》“政事其不治”,敦沫若集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林‘為’作‘治’,无‘矣’字。赵(孟頫)作‘不治矣’。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不治也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