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9页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乙本、敦煌丙本、遂州本无“故”字,作“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”。其他诸本同帛书本。
04710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9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計,計數多寡也。籌策,計算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計數者必用籌策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計者以不計为計,故不用籌策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5_姚鼎

姚鼎云:“‘鋭’,王本作‘棁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29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弗得已。天下,神器也,非可為者也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”之〔tǐe】、已〔ǐ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;也〔Kiai】、也【iai】為韵,字入歌部;之〔tǐe】、...
03413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平声第一部:“聾,卢红切。《战国策》苏秦语:‘舌敝耳聾,不见成功。’《吕氏春秋》:‘何以知其聾?以其耳之聰也。’按:‘聾’字以此为正。《老子》‘五色令人目盲’四句,...
03815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人之所寳’,各本无‘所’字,柰卷及《治要》引句下有‘也’字。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之’字,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《尹文子·大道篇》引‘保’作‘寳’。伦谓...
04810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魄’作‘怕’,葛等作‘泊’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作“怕”。
0506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7_阮元

阮元云:“《老子》‘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’;‘佳’為‘隹’(同惟)之讹。《老子》‘夫惟’二字相连為辞者甚多,若以為‘佳’,則当云不祥之事,不当云器。”(《经传释词序》)
05114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帛书甲本句首有‘故’字,乙本残损,世传本多同王本无此字。从文义分析,前文言‘天之道,猶张弓也’,此文乃申述‘天之道’与‘人之道’之差异,故而句首当有申事辞‘故...
0337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从开头到“心使氣曰强”,文意并未完整,当应有下三句“物壯則老,謂之不道,不道蚤已”三句,作为概括总结,而抽象出盛极必衰(即由“物壯則老”表达)的法則以诫世。查《经典释文...
0528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河上、王弼本‘兕虎’作‘虎兕’,傅本、赵本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(作‘兕虎’)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

郑良树云:“第三十九章说:‘故致數車无車’。王弼本‘車’都作‘輿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有一句‘至譽无譽’,历来学者于是引《庄子》解《老子》,谓‘車’、‘輿’应当训为‘譽’。把‘車’...
03111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淵兮’,河上、陆‘兮作乎’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貴大患若身’,当云‘貴身若大患’,倒而言之,古语类如此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强梁者,强力横行的人。“木绝水曰梁,负栋曰梁,皆取其力之强。”(焦竑注语)“强梁者不得死”,与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意同,言强力横行的人“皆不得寿终”而死(参看《论语注疏》);...
0337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只残留“巧如拙”三字,余尽损掩。今从甲本。罗卷本“直”形误作“真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詘”作“屈”,谓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...
0367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俗人察察’,分别别析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醇醇’,王弼作‘淳淳’,《淮南子》同河上。高诱曰:本作‘純純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辨命论》注引作‘功成而不有,愛養萬物而不為主’。按下又连引王注,則所引為王本无疑矣。今王本‘功成不名有’,当作‘功成而不有’,‘名’字衍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无名天地始’,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引作‘无名者,萬物之始也’。王弼注:‘凡有皆始于无,故未形无名之时,则为萬物之始。’似两句皆作‘萬物’,非。按‘始’与‘母’不同字义,...
05115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均作‘泰’,诸河、王本作‘太’,道藏王本作‘大’。泰、太古通。依旧说:安,静也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安,晏也’;晏晏然和樂无动惧也。平者安之至...
026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'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'受國'上均有'能'字,'不祥'上又有'之'字,当為古本。'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'。
05115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无‘知’字,王弼本并无‘以’字,李约、薛致元同王弼,《谷神子》作‘能清能靖為天下正。’”
04410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畏四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订爲“猶呵其若畏四鄰”,“兮”释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猷呵其若畏四”,“兮”,时译作“呵”。道藏和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傅...
0409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道’作‘士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无‘而’字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’,御注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37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