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6页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
魏源云:“陈象古‘不曰’作‘不日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者,鱼部;達,月部;鱼月合韵。志、志,之部。容,东部,與、浴(屋部)遥韵,东屋通韵。水,微部;,真部,微真合韵。客、澤,铎部。樸、濁、浴,屋部。静、生、盈、盈、成,耕部。
02912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大小’者,大其小也,小而以為大也;‘多少’者,多其少也,少而以為多也。视星星之火,谓将燎原。观涓涓之水,云将漂邑。即谨小慎微之意。”水海按:释德清云:“世人皆以名位為大...
05314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凡’,吕等作‘夫’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必多難”,前句损掩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夫輕諾者必寡信”;后句损掩“多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輕若□□信,多易必多...
03615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彭耜本无“也”字,作“知常,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邢玄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...
035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其脆’,陆‘脆’七岁切,李‘危也’,谓‘嗜欲未坚,如物危脆’。‘易泮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破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04315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合抱”,两臂围拢,形容树的粗大。“毫”,《说文》作“”,隶作“豪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,豕,鬣如笔管者。出南郡。从希,高声。豪,籀文从豕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豪,亦作‘豪’。‘豪...
0357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10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作於意,不生於心,因物付物,顺其自然。物之得全於聖人者,咸若其性,咸遂其生,周应无穷,随宜处妙,惟其无為,故无敗矣。随事处事,合乎当然,事之得成於聖人者,上下安其...
046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”,“母”为“侮”之假借(“母”,明纽之部;侮,明纽侯部;二字可双声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甲本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...
02715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王弼注:‘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過。’‘歸’字疑衍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5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上善之德,其一就是‘言善信’。商鞅变法,首在于立信。孔子说:‘民无信不立。’(《论语·颜渊》)已失信于人,必然人不我信。所以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亦楷式’,陆、王弼‘稽’作‘楷’。李‘楷’,口骇切,模也。司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5_成玄英

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智慧’,聖智也。上以聖智治,法物令滋彰,下则诈僞百端,以避刑网,还窃聖智以为僞具,智之害物,备在庄文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65_述评

本章节的主旨是宣传淳朴无为即“以不知知邦”的思想。 本章《老子》提出“愚之(民)”的主张。对于这一主张,古来有三种看法。一种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,是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,便于统治;这...
037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
04415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众生在己之先,所以退身居物之後。故经云:一切未得道,我常不有望前,则处下而反高。此则守退而翻进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等同王弼(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)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66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韵读谓本章无韵。高本汉谓:下、後韵。陈柱又增二“争”字韵。
0549

《老子》1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倍、慈、有韵(之部,倍音痞,慈上声)。足、屬、樸、欲韵(侯部)。
0335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8_曹道真

曹道真云:“水行则用舟,陆行则用輿,今既樂其土,不迁、弗遠徙而就利,民不相往來,故无用大國,不侵小國,守土,介胄、戈矛,不战安用?”
0491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相去何若’,王弼或作‘若何’,非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无‘死’字,辛本作‘使民至老’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成玄英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...
03010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8_水海

按:高明等人说是。“多”,谓多積也。此两句言:善良的人不多積(财货),多積(财货)的人不善良。因多積者心贪狠也,故言不善。
04314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怕兮’,‘怕’,古本作‘魄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我魄未兆’。‘怕’,古‘泊’字,静也。‘兆’,如龟兆之坼,动之微也。”
0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