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页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3113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1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先開張之者,欲极其奢淫。”唐玄宗注云:“將欲歙敛众生情欲,则先開張,极其侈心,令自困於爱欲,则当歙敛矣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;乙本“兮”,亦误译作“呵”,“名”作“命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敦煌丙本、楼正本、节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...
04910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柢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深其根,固其柢’,无‘是謂’二字。苏灵芝书亦为‘蔕’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7_东条一堂

东条一堂云:“按《魏策》任章曰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注:王应麟曰:‘《周书》云云者,岂苏秦所谓《周书》、《阴符》者欤?老氏之言出於此。’朱子曰:...
05214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是謂惚怳’,(龙兴观)碑本无四字,古本作‘芴芒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天下,亓鬼不神”,损掩“以道立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帛书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及高明等皆校“立”为“莅”。道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055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紀”,帛书乙本作“紀”即其证。作“己”者,因抄刻者写“紀”的初字“己”而致也。 关于“紀”之义,诸说纷纭。其一训“紀”为“纲紀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知上古...
0398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本章言不傷人,以鬼神为客,以聖人为主。弼注以‘神’、‘聖’对举并称,一若不分轻重,此非老子之本义也。‘其神不傷人’上有‘非其’二字,正所以表明其本意重在下句之聖人也。陶...
0289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邦’字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荀子·正名篇》杨注、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高注、《文选·关中诗》注、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易州及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...
0335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陈象古本...
0509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05515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侯王’,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63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大國之君,所以不事威武,而用谦卑之德,以柔服之,小者将欲怀来附庸之君,取其小國之人而为臣妾尔。大國之君既以谦卑之道而柔服小國,小國之君則朝聘会盟,不敢离叛,以卑下之礼...
03114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王弼作‘夫亦將无欲’。”
06711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范、白、吴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易州、臧疏、寇、赵及《类聚》九引同此(指傅本‘涣若冰將釋’)。彭、张嗣成‘冰’下有‘之’字,赵写‘涣’下有‘兮’字。按:‘...
0309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萬物之奥也’,‘奥’,李乌报切,言道体无外而万物资给于奥中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若浴”,损掩“滋兮其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呵其”;“浴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改為“谷”。乙本作“滋呵其若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;《乙本释文》校改“浴”為...
03210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2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曠’,空豁貌。‘若谷’,虚而善应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拱’作‘供’,下有‘之’字。《文选》谢玄晖《鼓吹曲》注引‘駟馬高蓋’,疑误记,增‘高蓋’二字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无“孰能”二字,作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同上句“濁而静之,徐清”一律。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谓:安静的东西使它运動起来,慢慢就会产生变化。陈鼓应说:“在长久沉静安定...
04814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:‘豫兮’作‘懊兮’,‘懊’與‘猶’韵,‘儼’與‘涣’韵,‘敦’與‘混’韵。儼、涣实际非韵。‘客’作一‘容’,‘釋’又作‘汋’、作‘液’,皆韵。又‘孰能濁以静之徐...
04712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4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疑当作‘為多於少’,其‘大小’二字,则下文‘為大於細’之讹捝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及荣注于此均无注语,是成、荣无此二句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03815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帛书甲本作‘其安也,易持也’。以此例之,下数句必皆有‘也’字,语法相同。”
03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