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39页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

魏源云:“苏辙本‘物’作‘象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知’、‘以’二字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大象之道,非世味可比。出之于口,淡乎其无味。然无味之味,其味虽淡,具先天之造化,明太极之本体,亘古亘今,其味不变。人能知此淡中之味,则大象在吾心,道味在吾口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开元、敦煌皆如此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其出彌遠’,‘彌’,古本作‘镾’,下同。《韩非子》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文(指‘躁勝寒,静勝熱’)疑作‘静勝躁,寒勝熱’。二十六章:‘静為躁君’,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,其证一也。六十章王注:‘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;’六十一章王注:‘雄躁动贪欲...
0496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損有餘而補不足’,一无‘而’字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5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(此句)说明道与萬物之关系。‘淵’义是博大精深,形容‘道大’;‘萬物之宗’,即萬物之主,亦即‘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’的简化。道为‘萬物之母’,故为‘萬物之宗...
02910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‘先生既来,曾不發药乎?’《释文》:‘發,司马本作廢’;《列子·黄帝篇》引作‘廢’。又《缮性》‘非藏其智而不發也’,《御览·逸民部》引作‘廢’...
04211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0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道、道、道,幽部。名、名、名,耕部。始、母,之部。欲、欲,屋部;眇、噭,宵部。出、謂,物部。玄,真部;門,文部;真文合韵。
02815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10_徐仁甫

徐仁甫云:“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按:‘所’犹‘被’也。道是善人之寶,不善人则为道所保。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谓不善人之被保也。下文曰:‘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’不弃不道之人,则不善之人为道...
0479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、景福本均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本‘補’均作‘與’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王者,人道之極也。人道极,则至於天道矣。天与道合而为一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43_述评

这一章节申述的是“守柔”、“无为”的思想。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”。可见“至柔”的东西威力之强,作用之大。“守柔”是“无为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老子进...
03614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
吕纯阳云:“物质纯固曰樸,道体如是。散而為器,一本之所以万殊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述此义曰:‘越王之霸也,不病宦;武王之王也,不病詈。故曰: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也。’据此文观之,则‘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,当作‘以其不病,无...
0417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柰卷‘大’下有‘似倾’二字,‘倾’字衍。‘笑’与‘肖’本声韵相同。于省吾《荀子新证》引《非相篇》:‘今夫狌狌形笑,亦二足而毛也;’謂形笑即形肖,则知此‘不笑’亦即‘不肖...
0339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伐”,功伐,功劳,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“且旌君伐”,杜预注:“旌,章也;伐,功劳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孔传:“自功曰伐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...
03313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人’下各本有‘之’字,(景龙)碑本泐。陆德明曰:‘處,一本作居。’按河、王本作‘處’,傅、范本作‘居’,敦煌本与此石同(作‘處’)。室町本‘道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水...
0459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这是只就此一句来读,未曾同前文贯穿起来。合上下语是说:‘若民恒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?’而民之為奇者竟不绝,此正反证‘民不畏死’,从而申述了‘奈何...
0376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幾’是也,且与《周易》义相合。《易·系》言:‘极深研幾;’言‘知幾其神,幾者动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’郑康成注:‘幾,微也。’与傅云正合。马叙伦謂草书‘幾’字似草书‘...
03710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罗卷‘爪’作‘狐’,误。碑本‘措’作‘揩’,亦误。‘揩’乃‘措’之误字。”又云:“‘措’、‘錯’古通。‘措’,安也。无所措其抓,即无所安其抓也。‘爪’罗卷作‘狐’,乃‘...
09112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弱,柔弱。老子的柔弱,内涵有三。一曰始生幼弱状态,如“婴儿”,“抟气至柔,能婴儿乎?”婴儿是始生状态最柔弱的。二曰有生命力,如他说“柔弱生之徒也”。三曰指运動、变化之状,如...
03413

《老子》47_附论_01_

释“远” 《老子》本书用“远”字,除了本章的“其出彌远者,其知彌少”之外,尚有“玄德深矣、远矣,与物反也”(帛书《老子》乙本《德篇》,通行本第六十五章)、“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”...
0467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故’字、‘也’字,易州、罗卷及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无‘故’字。范、柰卷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成玄英疏引‘知’字同此,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作‘智’,下同。...
0546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3_老子白话句解

无名氏《老子白话句解》云:“‘其精甚真’,可能為‘其中有精’之旁注,而错入经文,遂脱‘冥兮窈兮’四字也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:“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两‘處’字,皆作‘居’。张之象、柰卷及《文选·王文宪集序》注引,下‘處’字作‘居’。《文选》注引并无两‘其’字。边韶《老子铭》曰:‘取厚不薄’,盖非原文...
05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