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是以”与“故”义同。但此“是以”或“故”不是因果连词,而是发语词,即用在句首的语气词,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称“发端之词”,并举有书证。帛书乙本、敦煌戊本等有“曰”字,以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4_清世祖
清世祖注云:“不矜其能,不伐其功,不驕其势,其果常出於不得已,是乃果而勿强之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1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善建者,德建也。能德建,则不拔矣。善抱者,抱一也。抱一而不离,则不脱矣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范謂‘數’河上作‘計’,则诸本作‘計’者,盖后人以河上本改之。锡昌按:《说文》:‘籌,壶矢也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籌所以纪數。’是‘籌’为纪數之具。《既夕礼》注:‘古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经文作“至治之極,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樂其業”,極、食、服、俗、業韵。又“鄰國相望··老死不相往來”,高本汉改“往來”为“來往”,以叶“望”字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正□□□善復為□”,前句损掩“復為奇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妖”一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景龙本“正”作“政”,谓“政復為奇,善復為妖”。遂州本“正”作“政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有‘以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也;’是王有‘以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復’作‘備’。河上注曰:‘復之者,使反本也;’是河上亦作‘復’。成所据盖俗本。然古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老子曰:··良贾深藏若虚;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’皆此文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之谊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旧多读‘勤’如字,洪颐煊读‘用之不勤’之‘勤’为‘廑’,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‘勤’应读作‘覲’,金文‘勤’、‘覲’并作‘堇’。《宗周钟》‘王肇遹省文武堇彊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河上公注曰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甚得其义。河上公以‘静’、‘重’对文是也。··按本章上下文,俱以‘重’、‘静’,‘輕’、‘躁’对文,可证。疑古原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;王弼、河上诸传本皆与之相同,唯严遵、傅奕诸本无‘萬物’二字,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。蒋锡昌云:‘譣谊萬物二字当为衍文。盖柔脆与枯槁,均指...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居’,吕(知常)作‘處’。吕(知常)、葛、苏、赵(孟頫)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6_李大防
李大防云:“混成者,无始无终,无善无恶,混沌而不可分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遺’,借为‘匱’,不足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‘而穷老不遺’,《释文》‘遺,本作匮’,是其证。”于省吾曰:“按‘遺’应读作‘匱’,二字均谐‘贵’声,音近字通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五语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彈而善謀”,前两语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中间两句同此;最后一句“繟然”作“彈”,无“然”字。按:“彈”为“行...
《老子》39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: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韵,耕部;裂、發、歇、竭、滅、蹙韵,祭部;邪、乎、車韵,鱼部(邪音余);琭、玉韵,侯部;落、石韵,鱼部(落卢入声,石蜍入声)。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可以市’,李句‘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’。‘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王侯自稱孤、寡、不榖’,榖,善也;又百榖之总名也。春秋王者多稱‘不榖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今译
辎重车是轻车的根本,清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,君子终日行进,就要像指挥作战的将帅一样,不离开他的辎重车辆。虽有宫营馆舍以供享用,但他仍然超脱享物之外,而随辎重之旁,安闲静处。为什么拥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譣帛书本作“物无棄财,是胃(謂)曳明”,“物无棄财”与上句“而无棄物”衔接,无“常善救物”句,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“物无棄材”与上句“故人无棄人”亦紧接,正与帛书本相同,足证《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常得不忒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大威至矣’,一作‘則大威至’。”又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矣’,‘威’、‘畏’古通用。人不畏其所当畏,则大可畏者至矣。下文皆畏其所当畏之事。”
《老子》41_音韵_01_江有诰
江有诰韵读:行、亡韵(阳部);笑、道韵(幽宵通韵,道叶音盗);昧、退、類韵(脂部,昧音帛书老子校笺译评56寐,退,吐位反);谷、辱、足、偷、渝、隅韵(侯部,渝,喻蓲反,隅,俄蓲反);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马叙伦曰:‘悠本字疑当作。’亨按:马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,嗼也。’嗼为不言或无声之义,单言‘’亦然。古书恒以‘寂’字为之,‘寂’正字作‘宗’。《说文》:‘宗,无人声。’重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輿,甲本作‘與’,通行本多作‘輿’,亦或作‘車’。帛书‘與’字多写成‘輿’,同音通假。改为‘車’误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‘求美则不得美,不求美则美矣’,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‘衣被’,开元、至元作‘愛養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