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道者萬物之奥’。帛书甲、乙本‘奥’作‘注’,并有‘也’字,今据写正。《说文》:‘注,灌也。’引申有归聚义。谓道为萬物之所灌注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堅强處下’,各本作‘强大處下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云:“河上本‘較’作‘形’。”按:虞世南本同王弼本,作“長短相較”。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‘言’字,多指声数法令而言,如二章‘行不言之教’,五章‘多言数穷’,十七章‘悠兮其贵言’,均是。‘希言’与‘不言’、‘贵言’同谊,而与‘多言’相反。‘多言’者,...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譣之帛书乙本,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失”而不作“天”。高说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失谓任己而失人也。同於失者,所為与失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4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、《文选·射雉赋》注引‘田’作‘畋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者,希有不傷手矣’,一无‘者’字,一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9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,景龙、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,他本皆有之。《汉书·严助传》淮南王安上书云:‘臣闻軍旅之後,必有凶年;’又云:‘此《老子》所謂師之所處,荆棘生之...
《老子》05_音韵_07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仁、仁,真部;狗、狗,侯部。间,元部;籥,药部;元药合韵。淈、出,物部。窮、中,侵部。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王乃天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生能天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此句帛书为是。此句实为承上启下之要句。“总上说”,或“启下说”,对此句本义理解有误,致各持一端。其,他(它)们,代词,指代上文的“天”、“地”、“神”、“谷”、“侯王”,这...
《老子》39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: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韵,耕部;裂、發、歇、竭、滅、蹙韵,祭部;邪、乎、車韵,鱼部(邪音余);琭、玉韵,侯部;落、石韵,鱼部(落卢入声,石蜍入声)。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文‘繟’、‘坦’并出,(景龙)碑文空一格,何字不明。王羲之本作‘坦’,柰卷作‘繟’。···今按:严本作‘默’,谊古。或作‘繟’,作‘坦’,皆非。傅、范本亦作‘默’。·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曰’,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寇、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作‘日’。‘求以得’,各本同此,六朝残卷、罗卷作‘以求得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日日求之。’是顾本已作‘日求’,然可证‘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百谷王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以其善下之’,河上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道始所生者一,一即道也。自其名而言之,谓之道;自其数而言之,谓之一。三十九章‘天得一以清’,言‘天得道以清也’,此其证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损掩“生”后之“曰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虞世南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王安石本...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是节解无‘之’字。《论语义疏》五引江熙曰:‘聖人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即本此文,亦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作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“謬(简作谬)”作“攸”;乙本同此二语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仁者爱之理。谓天地生育,其仁大矣。而不言仁,其于萬物,譬如结芻為狗,以祭祀。···《音辩》云:‘芻狗,束草為狗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3_刘殿爵
刘殿爵云:“‘佳兵’,不成文义,所以王念孙据《老子》文例订正‘佳’字為‘唯’字。但‘夫唯’是承上文词,不应出现於章首,所以令人怀疑章中文句失次,现在帛书本作‘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3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禍即罪之深重者也。言心贪前境,不知厌足害人损物为罪日深,非唯災及一身,亦乃禍延三族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五注无‘為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為貞而’三字;程‘貞’上有‘天下’字,无‘而貴高’三字。按:《广韵》:‘蹶,失脚也,僵也,亦作...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地尚不能久’,五注‘尚’下有‘且’字,叶‘尚’上有‘且’。‘而况於人乎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馆本作‘笇’。《论语·八佾篇》集解:‘多笇饮少笇,《释文》:笇,籌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筭长六寸计历數者,从竹从弄,会意,言常弄乃不误也。字亦作笇。’”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校注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古之至人,與道同体,故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。既不可識,岂可拟其形容哉?特强為之容,以仿佛其气象如下文之所云尔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樸’,普角反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