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友弱勝强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友’,写作业,即《说文》‘友’字古文。‘友弱’故言‘鱼不脱於淵’。”按甲本之义“友弱勝强”连下文二句,为一节文段。乙本作“柔弱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‘民之迷,其日故久矣’,傅奕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本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今译
天下之人都知道了美的东西是美,也就知道了丑的东西是丑了;都知道了善的事物是善,也就知道恶的事物是恶了。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;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;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;高和下相互对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有力即可以勝人,没有极坚强的克制力却不能自勝。不能冲破私心杂念重围,如何謂强!故有当大敌而常勝,临着糖衣炮弹便倒下的,正在于但能勝人,不能自勝。”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韩非《喻老》,以‘病病’作‘不病’,王先慎注曰:‘此谓不以为病,故能除病’,显然已非老旨。俞樾、刘师培皆据韩以改老,错了。如依《御览》所引来演推,此章全文当作‘知不知,...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综合分析世传本之句型,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:一类下句无‘義’字,如王弼本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人(当为之,高写误)’;另一类如诸唐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,句中多一‘義’字...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張,施弓弦也。’盖施弦於弓时,弦之位高,則抑之;弦之位下,則舉之;弦之长有餘,則損之;弦之长不足,則補之。天道正如是耳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恐歇’,歇,许谒反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疑‘天’字乃‘大’字之讹。下文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‘字之曰道’,‘天下皆謂吾大’皆可证。石田羊一郎从余说。”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貴以賤為本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必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復命,常也;知常,明也。’各本均作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此言安静可以復还性命,乃物理之常;知此常理而能守之,然后謂之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國、賊、國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(之部,贼徂力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邓廷桢谓:賊、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韵。奚侗谓:賊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、順韵。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不’作‘非’。《淮南子》引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六朝残卷作'天下莫柔弱於水,言水柔弱,而攻堅强者莫知能勝',按'言水柔弱'四字似注文。'天下莫柔弱於水',赵写同此。···磻溪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柰卷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因轂之窍空,所以有車之用。人皆知用車,不知車之用,妙在虚中也。是以車之用,虽用于有,而所以用者,实用于无。”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唐韩鄂《岁华纪丽》引作‘民莫之合而自均’,‘令’疑‘合’字之误。‘莫之合’,即听其自然之意也。言天地相合,则甘露自降,若民则莫为之合,而亦且自均,极言无为之效耳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恒”。但此“恒名”之“恒”,义乃同“常”(《说文》:“恒,常也。”)。《文子》亦为先秦故书,而作“常”,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,乃因义同而通用也。 又,胡曲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本无為,心非有作,一念才起,即是妄源。為恶為善,而事虽不同;逐境逐情而意常不异。妄念既作,莫非危机,故舜曰:‘人心惟危。’是以聖人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常因自然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臧疏无‘兮其’二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‘曠’作‘廣’,此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易州亦在‘混兮’句下。按:‘曠’当作‘廣’,《说文》:‘廣,殿之大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以其无争于万物也,故莫敢與之争。’即本此章而言。王念孙云:‘莫敢本作莫能,此后人依《文子·道原篇》改之也。唯不與万物争,故莫能與之争,所谓柔弱胜刚强...
《老子》28_述评
老子在本章节中巧妙地表达了他的进取思想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述老聃之语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。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并对此发微说:“以‘濡弱’、‘谦下’为表,以‘空虚’、...
《老子》03_今译
不尊崇贤才,使人民不争功名;不珍重难得的财货,使人民不做盗贼;不显耀贪求的事物,使人民不去作乱。所以,“圣人”治理天下,使人民的心灵净化,使人民的肚腹充实,使人民的志气减弱,使人民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8_高亨
高亨云:“大制因物之自然,故不割,各抱其樸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猶’,王弼作‘悠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‘謂’作‘為’。范‘芴芒’同此,臧疏作‘惚怳’,馆本、罗卷、磻溪、张之象并作‘惚恍’,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忽恍’,苏辙、彭、寇作‘恍惚’,误乙(逆)。‘恍’字韵‘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