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或训“父”為“始”(河上公注),為“本”(成玄英疏),為“父母”之“父”(焦竑注),為“巨”(罗运贤释),為“纲”(张松如解),為“师傅”,皆不失為一家之言。但是,笔者认為...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過’上有‘遇’字。葛‘畜’作‘蓄’。苏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楼正‘敝’作‘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蔽’字,则王本‘敝’作‘蔽’,当据改正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4_吴澄
吴澄云:“善人,謂善于其事之人。師者,人所尊事以为法者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也’字,是已。今据改。此数句,谓人君好恶不形于外也。德者,得也。德乃借字,本字当作息。《说文》:‘惪,外得于人,内得于己也。’此承上文而言群下之善与不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诸本“取食税”皆作“上食税”,与帛书本异。作“以其上食税之多”,“上”指君上,这样,他本的意思就成為:人民飢餓的原因,(仅仅)是由于君上收取的粮食税太多而造成的。帛书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0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‘同於德者’四句,王本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’他本亦基本相同。唯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同於德者,道亦得之;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...
《老子》54_音韵_05_江永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云:“《老子》‘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’,别本‘邦’作‘國’,或是汉人避讳所改。《易林》‘后稷农功,富利我國’,‘國’亦是‘邦’字。今人韵书引此叶‘國’古红切,误甚。”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善人视不善者,愈加警惕,愈加黾勉,惟恐抵于不善,则鉴戒之心,即为资助之有益。”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奈何為乘之主’,‘奈’,一作‘如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輕’,躁者,君子莫之肯為也;奈何萬乘之主所系至重顾可輕其身於天下乎?人主輕其身於天下,祸患之所必至也。盖人主行事,輕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間,□猶橐籥舆”,前句损掩“之”字,后句损掩“其”字,“與”音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;帛书乙本作“天地之間,其猷橐籥舆”,“猷”则為“猶(今简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无“孰能”二字,作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同上句“濁而静之,徐清”一律。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谓:安静的东西使它运動起来,慢慢就会产生变化。陈鼓应说:“在长久沉静安定...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而美之者’,景龙本作‘若美之’,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是樂殺人’,景福本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‘竭’,讹作‘渴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0_甲本释文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牧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式’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记老聃言,有‘使天下无失其牧乎?’《逸周书·周祝》‘為天下者用牧’,注:‘牧,法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多言’,龙兴碑本作‘多聞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賢,真部;争,耕部;真耕合韵。盗,宵部;亂,元部;宵元合韵。治、志,之部;腹,觉部;欲,屋部;觉屋合韵。已、矣,之部。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刘清源云:“又其次则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,故侮之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之牲’,‘牲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作“上□□道,堇能行之”,损缺“士聞”两字,据通行本校补;“堇”,为“勤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文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傅奕本“勤能”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取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本下句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,唐写卷子残本同。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寇、赵、张之象及《文子·守弱篇》引‘惟’皆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各本并作‘故’,易州无,潘及《文子·守...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赵(孟頫)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兮”。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禮者’,程无‘夫’字。‘而亂之首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不信者吾亦信之,得信;’则成、荣并作‘得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