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0页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貸’作‘始’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05_音韵_05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窮、中,冬部。”水海按:春秋时代的韵部应该是二十九部,后来由於语音演变,冬部才从侵部中分化出来,所以战国时代的韵部才是三十部;而春秋时代(以《诗经》用韵情况为代表)冬部...
0365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令人行妨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妨’,音芳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。‘褐’下有‘而’字,今本多同王本脱此字。从经义分析,‘而’字在此作连词,可训‘與’或‘而又’,犹言聖人被褐而又懷玉,特突出‘懷玉’之意,故‘而’字不...
05112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止此句为一章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林希逸本作‘善勝戰者不與’,无‘敵’字。”水海按:国家图书馆藏《老子虞斋口义》(林希逸撰)元刻本,经文作“善勝者不與”,则与道藏本《道德真经口义》之经文...
03110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長’,上声,主也,大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8_水海

按:高明等人说是。“多”,谓多積也。此两句言:善良的人不多積(财货),多積(财货)的人不善良。因多積者心贪狠也,故言不善。
04114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廓’字,云河上本作‘泊’;据此,则王本作‘廓’,可知。注云:‘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。’是其证也。《文选·子虚赋》、《养生论》注两引作‘怕’,皆河上本。今王本作...
0295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05314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下文‘言有宗’二句,检文义当在此上。‘甚易行’上当脱‘吾事’二字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,此句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;严遵作‘若无所之’。今从古本。‘儽’,力追切,《说文》:‘垂貌;’《博雅》云:‘瘦貌。’”
0288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0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澹兮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漂乎’。一本作‘忽兮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(上)三句‘廢’下,‘出’下,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;‘國家昏亂有忠臣’句,‘亂’下亦必有‘焉’字,石泐不可见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云:“《老子》‘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’,别本‘邦’作‘國’,或是汉人避讳所改。《易林》‘后稷农功,富利我國’,‘國’亦是‘邦’字。今人韵书引此叶‘國’古红切,误甚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吾不知其名,故强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’。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本上句无‘强’字。今从古本。‘吾’者,老子自称也。谓道无声形,安得有名,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,故强字之曰道,...
039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奥’,于六反,暖也,河上乌报反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御注,林(希逸)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刘说本《韩非子》,虽辨而曲。王先慎曰:‘《德经》: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河上公注云:徑,邪不平正也。此大字衍。’又‘徑’字,严(遵)本作‘逕’,景龙、御注皆作‘俓’。《意...
03115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’四‘德’字為韵,‘德’字人职部。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,下德為之而有不為。上仁為之而无以為,上义為之而有以為。’四‘為’字為韵;...
0266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前文已云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。王弼注云:‘贵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即此所谓‘令人行妨’也。言人君贪貨,则臣下竞為非邪以陷于非义耳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缺’,残缺也。一作‘’,,失望貌。以其察察,宜无不及,故之望之,而卒失望也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无名之”三字非衍文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,与帛书甲、乙本合,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。蒋锡昌说是也。乙本“闐”,则為“鎮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真部,属叠韵通假)。“鎮...
0386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案:‘故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同此。‘堅彊’,馆本、赵写同此。‘處下’,卷子成疏作‘居下’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或嘘’,河上、御注作‘或呴’,王弼作‘或歔’,景福本作‘或煦’,敦煌二本同此(景龙碑)石(作‘或嘘’)。按:敦、景、遂各本作‘或嘘’是也。‘嘘’与‘吹’互训,嘘,吹也...
08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