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2页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1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谓上禮之君,其禮无上,故言‘上禮’。‘為之’者,言为禮制度,序威仪也。‘而莫之應’,言禮华盛实衰,饰伪烦多,动则离道,不可應也。‘則攘臂而仍之’,言禮烦多不可應,上下...
0479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仍’,各本同此,范作‘扔’。石田羊一郎删句末‘之’字。··‘攘’,借为纕,《说文》曰:‘纕,援臂也。’仍、扔,音义同,《说文》曰:‘扔,捆也;’‘捆,就也。’”
0479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47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3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圣人之游世也,无害人之心,则必无人害;无人害,则不備人;故曰:陸行不遇兕虎。入山不恃備以救害;故曰:入軍不備甲兵。’(顾千里《识误》曰:‘入山当为...
0508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死之徒也’、‘生之徒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‘驕’作‘憍’。”
087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夷’,等也。‘纇’,古本音‘耒’,丝节也。河上作‘類’,今从古本。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進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9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‘奥’,原为室之西南角,室中幽隐之处。‘奥’与‘暖’一声之转。‘暖’,蔽障,隐翳之意。所以王弼注:‘奥,犹暖也。可得庇荫之辞。’”
02810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争’,古本。水之为物,得天一之气,无定形而靡不通,故润萬物者,莫润乎水,乃善利也,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何争之有?上善之人,则微妙玄通,常善利於...
04212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文选·鹩鹪赋》注引‘道生萬物’,盖节文。《游天台山赋》注引、《晋书·纪瞻太极论》引同此(即‘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’)。”《黄帝内经·大素》卷十九《知鍼...
02712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25_今译

有个物质性的东西,浑然一体,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。它寂静无声,清虚无形。它独立无二,而且长存,无边无际,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给它取个小名叫做“道”。我再勉...
0337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定’字本从‘正’,义得互通。《说文》引古文‘正’作‘正’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‘定’字引汉简又作‘主’,形并近同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0319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《老子》古本当无“多”字。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即无“多”字。遂州本亦无“多”字,作“人之難治,以其知故”;“知”后之“故”当属下句,可知“多”字为衍文。又:...
04614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。‘黑’,暗昧也。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夫能守雌静,則德明昭明,德虽昭明,不以矜物,当如暗昧,自守淳和,能如此,則可以為天下之法式矣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04815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’為止,显然一章未竟,可是接下去的却是:‘夫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載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泰,去奢。’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。高亨有見于此,说...
04611

《老子》02_述评

老子认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称谓、概念、价值判断都是在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。 天下之物,总是一分为二,二又共处于一中,矛盾着的两个方面,互相对待,互相依赖,互相补充,又互相转化。 “天...
03913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憃憃呵鬻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的时译,今复原;损缺“人昭昭”三字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惷憃”作“湷涛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05212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愈’,音與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则云:“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辙辈读此,皆以‘有’字、‘无’字为逗,不知‘有名’、‘无名’为老子特有名词,不容分析。三十二章:‘道常无名,···始制有名;’三十七章:‘吾将镇之以...
026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此二句,从帛书甲、乙本看来,经文明达,经义合《老子》“俭武戒殺”之旨。景龙碑本除句末“也”字之外,同帛书甲、乙本,可知帛书本不误也。然其他诸本,文字殊异,或传抄之错乱,或注...
0371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五句,帛书甲本损缺第一句中的“觀”字、第五句中的“下”和“天下”三字。帛书乙本损掩“以家觀家”句末的“家”和“以國觀國”句的“以國觀”三字,并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...
0386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至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314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當’,丁浪反。‘无有車’,‘車’音居,又去於反。”
02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