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6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行’,行列,阵势。‘行无行’,即是说虽然有阵势,却像没有阵势可摆。‘攘无臂’即是说虽然要奋臂,却像没有臂膀可举。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多言’,龙兴碑本作‘多聞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恒不雞,復歸婴兒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德’字原无重文号。按下文‘德乃足’、‘德不貣’例,此处当作‘德不離’,写者误将‘德’字重文号置於恒字之下。乙本此三处...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明太祖本、吴澄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’三句,及‘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’三句在‘復歸於无極’句下。按:强本成疏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損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按‘閲’,犹出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万物之总,皆閲一孔。百事之根,皆出一門。’言皆出于一之孔,皆出于一之門也。《俶真训》:‘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六合所包,阴阳所呴,雨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能无離’,離,力智反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9_俞樾
俞樾云:“‘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’,按:河上公本作‘輕則失臣’,注云:‘王者輕淫,則失其臣。’窃谓两本均误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輕則失根’,当从之。盖此章首云: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,故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圖難於其易’,古本‘難’下有‘乎’,下同。一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處民上而不重,處民前而不害’。王弼作‘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明皇同弼,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后句则作“處前而民不害”。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其以賤為本也,非歟’,王弼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此非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。今从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8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此答前问也。执著我身,不能忘遣,為身愁毒,即為大患。故知貴我身者与貴患不殊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5_沙少海
沙少海云:“马王堆帛书本《老子》甲、乙本,‘客’假作‘格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音韵_08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閑、屯,文部。察、㹟,月部。倚、也,歌部;伏、極,职部。奇,歌部,妖,宵部,歌宵合韵。恍,支部;久,之部,楚音支之合韵。割、紲,月部;刺,锡部,眺,宵部,锡宵合韵。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仅留“恒足矣”一句,前句全损;帛书乙本仅留句末“足矣”二字,其他皆损。“故知足之足”,今据王弼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校补。其他本“恒”皆作“常”。严遵本、敦煌己本、杜光...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萬物万形,其归一也。何由致一?由于无也。由无乃一,一可谓无?已谓之一,岂得无言乎?有言有一,非二如何?有一有二,遂生乎三。从无之有,数尽乎斯,过此以往,非道之流。故萬物...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刘师培曰:‘寵亦贵也。’其说是也。寵字与贵字对文,辱字与大患对文,王弼、河上注并以寵、辱為对文,非是。石田羊一郎引大田敦曰:‘驚,盖狂疾别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阖闾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7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故能敝,不新,成’。解曰:‘久矣,其弃故喜新而不能成也。这里是说,今反其义,不弃故,不喜新,故能成也。但揆以‘敝則新’之理,似仍不及‘能敝復成’义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宗’,主也;‘君’,亦主也。主者何?即道是也。此言圣人之教,虽千言万语,然其宗旨,总不离道;故知易,行亦易也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并上有‘是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3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殺、活、害为韵。害在祭部,殺、活則祭部之入声。《诗经·蓼莪》五章:烈、发、害为韵。是其证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唐韩鄂《岁华纪丽》引作‘民莫之合而自均’,‘令’疑‘合’字之误。‘莫之合’,即听其自然之意也。言天地相合,则甘露自降,若民则莫为之合,而亦且自均,极言无为之效耳。”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果,信也;’《论语》:‘行必果;’缪协曰:‘成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令不果往;’注:‘诚也。’《老子》:‘善有果而已;’盖以诚信为果之第一义,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知者不言也,言者不知也’,河上公、王弼无二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一上有‘夫’,一‘為’下有‘貴’。‘貴生’,政和本下有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本经文为“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”,有“夫”字。焦氏又云:“纯...
《老子》81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章实以信信、善善、知知各首尾為韵。又知、積、多韵。知、積,支部;多,歌部。此歌支通韵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