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”
0675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害’作‘劌’,苏灵芝书作‘穢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劌,利伤也。’无‘穢’字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也’字,王弼亦无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本无“也”字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有“也”字。
03811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并作‘满堂’,依义作‘室’是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猶’,王弼作‘悠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得之’上并有‘樂’字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按河上公注曰:‘道能阴能阳,能弛能张,能存能亡,故无常名也。’则河上本作‘道无常名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无‘知’字,王弼本并无‘以’字,李约、薛致元同王弼,《谷神子》作‘能清能靖為天下正。’”
04410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道藏傅奕本‘兵’字误‘共’,今河上本亦误‘共’,非也。王弼作‘兵’,是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作‘儽儽兮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者’字,下四句同。古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·天地篇》所称‘車軼’亦即‘轍’也,是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耳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脱’。古无‘悦’字,作‘脱’者是。《庄子》、《说苑》作‘脱’。”
0579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始’,亦作‘首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河上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淵乎’,王弼作‘淵兮’。··按:‘貧’,古‘兮’字。”水海按:卢文弨云:“‘貧’,今本皆作‘兮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苏灵芝书》误‘樸’為‘撲’,非也。或作‘朴’,同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夫’字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加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”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抗,舉也;若,当也。”是知王弼本“若”、“加”两字两...
032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司马光‘驕’作‘憍’,非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失亦得之’,河上作‘失亦樂失之’,王弼作‘失亦樂得之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、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并作“失亦樂得之”。毕氏之校疏失也。
0276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譬之在天下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03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