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诸本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李约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焉’字。‘智慧’,河上公作‘智惠’,王弼作‘知慧’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,‘惠’与‘慧’通。聚珍版弼本作‘慧智’,与陆德明本不同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说文》无‘寥寞’字,‘寥’应作‘廫’,‘寞’应作‘募’。陆德明‘宗,本亦作寂’,‘寂’亦俗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大道氾兮’,作‘氾’為是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偷’,《说文解字》无‘偷’字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司马光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伎巧”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作“技巧”矣。
02710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无‘而’字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(包括‘其下不物’句)。‘皦’,或作‘曒’,从日者非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作‘純’,苏灵芝书亦作‘純’。作‘純’为是。陆德明曰:‘沌,本又作忳。’‘沌’、‘忳’并非也。河上公作‘衆人昭昭’。王弼无‘皆’字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05511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侯王’,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憯’作‘大’,李约‘憯’作‘甚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憯,痛也。’古音‘甚’、‘憯’同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、陈象古较河上、弼多‘天下之交’四字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猒’,苏灵芝书同。各本作‘厭’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高诱《淮南子》注云:‘保,本或作服。’”
053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剉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羸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王侯’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‘貞’,陆希声作‘正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唯深,故知之者希也。知我益希,我亦无匹,故曰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’也。”此王本则作“則我者貴”。然...
051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褒’并作‘抱’。按:‘褒’,裹也;‘抱’同‘捊’,取也,义异,应用‘褒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功成而不名有’,今王弼同河上。”水海按:今凡诸王本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无“而”字,同宋刊河上公本,而稍异於道藏河上公本。
0457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輸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渝’,古字通,如《春秋》‘渝平’为‘輸平’是也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作‘静’,‘天下’诸本亦作‘民’。《庄子》作‘无為而萬物化,渊静而百姓定’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居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處’,明皇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本或无‘兮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2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淡’,王弼作‘澹’。苏灵芝书作‘忽若晦’。《庄子》‘渊渊乎其若海’,即用此文。”
0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