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則’字,王弼无‘矣’字。”按:道藏河上本有“則”字,宋刊河上本則无“則”字。
035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字之曰道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不如進此道也’,河上、王弼‘進’上有‘坐’字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王弼、顾欢并同。明皇、易州石刻亦同。明正统十年《道藏》所刊明皇本始误作‘登春臺’,陆希声、王真诸本并误,今流俗本皆然矣。又李善《闲居赋》注引亦误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德明《音义》有‘道者於道’四字,云:‘河上於道者绝句;’疑古本河上并无‘同’字。又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义较明绝。河上、王弼‘於道’者、‘於得’...
04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