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王侯’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‘貞’,陆希声作‘正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焉’字。‘智慧’,河上公作‘智惠’,王弼作‘知慧’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,‘惠’与‘慧’通。聚珍版弼本作‘慧智’,与陆德明本不同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(‘以’前之)‘可’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魄’,河上作‘泊’,王弼作‘廓’。今世所传河上本作‘怕’,弼本作‘泊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:‘怕,无为也。’是作‘怕’亦通。古无‘廓’字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始’,亦作‘首’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公作‘輕則失臣’。”
04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