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陆希声及《太平御览》七十六引皆无‘焉’字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02412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如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致’作‘至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君子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聖人’,亦并无‘其’字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猶’,王弼作‘悠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民’,王弼作‘人’,改‘民’为‘人’,皆唐本也。”
02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