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并作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一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、陈象古较河上、弼多‘天下之交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作‘純’,苏灵芝书亦作‘純’。作‘純’为是。陆德明曰:‘沌,本又作忳。’‘沌’、‘忳’并非也。河上公作‘衆人昭昭’。王弼无‘皆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輿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弼。陆德明以为弼本亦作‘譽’。《谷神子》、《指归》又作‘造輿於无輿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司马光‘驕’作‘憍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二‘民’字(另一‘民’字指‘使民復結繩而用之’之‘民’),王弼作‘人’。改‘民’为‘人’,皆唐本也。”水海按:今王弼注云:“使民不用,惟身是宝,不贪货赂。故各安其居,重死...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則’字,王弼无‘矣’字。”按:道藏河上本有“則”字,宋刊河上本則无“則”字。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竭’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渴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陈景元以‘此两者同’为句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毒,厚也;’《释名》:‘亭,停也;’据之是亭、成、毒、熟声义皆相近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輸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渝’,古字通,如《春秋》‘渝平’为‘輸平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天地根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天地之根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天地根”。又,譣王弼注云:“本其所由,与太极同体,故謂之‘天地之根’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《文选·藉田赋》注同(指河上公本作‘故貴必以賤為本,高必以下為基’)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得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德’,并无‘矣’字。下同。”水海按: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有“矣”字,而宋刊河上公本无“矣”字。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明皇作‘窈兮冥,中有精’。李善《沈约钟山诗》注作‘窈兮冥,中其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并作‘满堂’,依义作‘室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、顾欢并作‘天下萬物’,陆希声同傅奕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无以為’,河上公作‘无知’。以上六句,河上公并无‘乎’字。李道纯曰:‘有乎字者非。’沅按:《淮南子》引并有‘乎’字。有‘乎’字者是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埏,王弼作‘挻’。陆德明曰:‘河上云:挻,和也。’不言河上与王弼异字,疑河上亦作‘挻’。按:古无‘埏’字。‘八埏’之‘埏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夤’。《说文》:‘挻,长也;’《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’,诸本并作‘揣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无‘’字。傅奕本惟此句下有音义云:‘,音揣,量也。’按:‘量’之义即‘揣’字。《左传》所称‘揣高卑’,是或‘散’为‘揣’字古文欤?!又顾...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柢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深其根,固其柢’,无‘是謂’二字。苏灵芝书亦为‘蔕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加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”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抗,舉也;若,当也。”是知王弼本“若”、“加”两字两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诸本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李约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也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