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釋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汋’。‘涣’散也。‘冰將釋’如恐陷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一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多言’,龙兴碑本作‘多聞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事遂’,一作‘名遂’。‘皆曰’,司马无‘皆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经文作“百姓皆謂我自然”,注文“皆謂”作“皆曰”。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按:‘愛養’,一作‘衣被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古本‘勝’上有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沖’,古本作‘盅’。‘或不盈’,陆本作‘不满’。开元本、苏本‘或’下有‘似’。”又云:“‘沖’,本作‘盅’,器之虚也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繟’,音闡,舒缓也。王作‘坦’,严作‘默’。不如作‘繟’为长,盖‘默’则重‘不言’,‘坦’则近‘不争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出彌遠’,‘彌’,古本作‘镾’,下同。《韩非子》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可以寄天下’,古本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。开元本‘則’作‘若’,无‘矣’字。一‘寄’下有‘於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两者’,一‘此’上有‘知’字,非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跂’,王弼、陆作‘企’。‘跂’与‘企’同。薛云:‘举踵曰跂,张足曰跨。立欲增高,则反害其立;行欲增阔,则反害其行。’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下’,古本作‘下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曠兮其若谷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‘曠’,空也。‘若谷’,虚而无所藏也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古本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王弼作‘无有入无間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常於幾成’,一‘於’下有‘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之徒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,下句同。徒,类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无尤’,一下有‘矣’字。‘夫’,音符。‘尤’,过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古本‘一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非为此句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,而是下文“一者”之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。焦氏表达误矣。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而為之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取’,如《左传》‘取我田畴而伍之’、《史记》‘取高帝约束纷更之’之‘取’。‘為’,治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徐清’、‘徐生’,古本二‘徐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‘安以久’,邵本‘安’作‘谷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道藏本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本,邵氏本经文作“孰能安以動之,徐生”,直解文作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名成功遂身退’。王弼作‘功遂身退’。又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有无相生’,龙兴碑无‘故’字。傅奕、古本‘相’上并有‘之’字。‘倾’,不平也。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、‘和’、‘隨’,皆以喻美惡、善不善相形而有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偷’,古本作‘媮’。‘偷’,苟且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聖人无為’,一上有‘是以’,一无‘聖人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