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民復畜兹”,无“而”字,“畜”為“孝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晓纽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无“而”字,“民”...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逢喂地弗螫”,“逢”即“蠭”之省形或音假,“喇”即“蛪”(là)之音借,“地”为“蛇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作“蜂蟹虺蛇弗螫”,并注云:“《广...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當其无,有埴器□□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當其无有,埴器之用也。”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《乙本释文》则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许抗生而以“當其无”断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民莫之□,□□□焉”,前句损掩“令”字,后句损掩“而自均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乙本前句作“□□□令”,损掩“民莫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。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损掩一“道”字;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注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奥’。按:‘注’读为主,《礼记·礼运》:‘故人以为奥也’,郑注:‘奥,犹主也。’”严...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缺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牖”后有“以為室”三字。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若浴”,损掩“滋兮其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呵其”;“浴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改為“谷”。乙本作“滋呵其若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;《乙本释文》校改“浴”為...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身,亓德乃真”,“修”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...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大匠斲者,則□不傷亓手矣”,“代”假作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不”字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亦假作“胃”,其他文字则同。今存诸通行本“浴”皆作“谷”,謂“谷神不死,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見素抱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樸”和“少私寡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見素抱樸,少□而寡欲”,损掩一“私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《...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“名”作“命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景龙本、道藏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陆希声本、白文本、宋微宗本、吕吉甫本、王元泽本、李息斋本、王雱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却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道,却走馬□糞”,前句损掩“天下有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以”字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两句。傅奕本“糞(简作粪)”作“播”,谓“天下有道,却走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海”后有一“之”字;“谷”,假为“浴”(二字上古皆为屋部)。后句无“也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帛书乙本前句“谷”亦假为“浴”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散□□□,□人用則為官長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,前句损掩“則為器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聖(简作圣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“聖...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□以悝”,损掩“衆人皆有以,我獨頑”八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我獨門元以鄙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元’字左半残,似尚有偏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前两句同此,后句作“柔弱微细生之徒也”,“微细”二字,他本皆无,且按甲本行文来说,讲的是“柔弱”与“堅强”的问题,此两句“堅强”与“柔弱”正相对为文,可知“微细”为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□器也,非可為者也”,损掩“天下,神”三字,而句首当无“夫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三语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關(今简作关)”作“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》、王弼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宋徽宗本、王安石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吕惠卿本、董思靖本、李...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與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“勝(简为胜)”假作“朕”(上古“朕”為侵部【em】,“勝”為蒸部【en】,侵部和蒸部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,故侵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弄”,“弄”则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皆有餘,我獨遺”,前句损掩“衆人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前句“有”假为“又”,无后句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此下甲本有‘我獨遗’三字,通行本作‘而我...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皆同乙本。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和乙本'云'后皆误衍一'曰'字,今删去;乙本'故'作'是故',甲本同此('故');乙本'聖(简为圣)'作'',甲本同此'聖(简为圣)'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无'故'字,无'之'字,作'聖人言...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第一处“萬物”作“天地”。各本无“也”字(下句同)。“之”字(包括下句“之”字),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遂州本、敦煌甲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,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皆同之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广明本“常”下有“曰”字,作“知常曰容”。其他诸今存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以為”前有“可”字,谓“天下有始,可以為天下母”。其他诸本皆无“可”字,同帛书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