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5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”,缺【k‘iwǎt】、弊【bǐǎt】,月部。“大盈若盅,其用不窘”,盅【t'ǐwem】,冬部,窘【gíwen】,文部。上古冬部【em】(江有诰的中部)和文部【en】主要...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迂评本、凌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亦有“以鄉觀鄉”一句,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是承上句所言,不当有“使”字。“相”,范围副词,互相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双方,古汉语只用一个“相”字表示。“相與”,亦为范围副词,共同、一块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將欲拾之,必古張之;將欲弱之,必古强之;將欲去之,必古與之;將欲奪之,必古予之。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强。”張【tǐan】、强【gǐan】、與【ǐa】、予【ǐa】、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...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实应当作“闚”(kuī,去随切)。毕沅云:“按:《韩非子》作‘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;《说文解字》曰:‘窥,小视也;’‘闚,闪也’,‘闪,闚头门中也。’《方言》:‘凡相窃视,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以聞道者“情欲”消損為说,则合《老子》原旨。老子认為求學者,學习政教礼乐;这样,情欲文饰,日以益多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坏事。聞道者,则与之相反,他们由于學道,情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进而证明俞氏所说通行本下“道者”二字衍文,诚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句首有“故”字,高亨谓為“衍文,后人所益”,不确也。帛书本“而”字,各本均作“於”,“而”训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至虚極也,守静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”極【gǐek】,职部;督【teuk】,觉部;职部【ek】和觉部【euk】皆为入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职、觉合韵,极、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”,《老子》故书当原有此句,高亨之说不确。又“若何”,惯用词组,由动词“若”和代词“何”组成的动宾词组,用来询问原因,整个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各復”二字,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谓“各復歸其根”为证。易顺鼎、马叙伦二说非是。当应从帛书本。“根”:指事物的本根、本原。“各復歸於其根”,意即:各自返歸到它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榖”为“穀”的俗写(参见《龙龛手镜》)。
《老子》01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”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、道【deu】为韵,入幽部。又,也、也为韵,此为虚字脚,是富韵。“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”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、名【mǐen】为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”。“慈”是三宝之首,老子在这里讲的是行“慈”在用兵方面的社会效果,强调守“慈”,戰則勝,守則固,可见守“慈”的重要意义。《孙子兵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诸侯国举兵征伐,其軍制以右為上位,即所谓“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”。两軍争斗,殺人必众,故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。 又,经文出现“偏將軍”、“上將軍”的概念,有人说是战国官...
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善行者无勶迹;善言者无瑕適;善數者不以檮菥;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;善結者无纁約而不可解也。”迹【tsǐěk】、適【těk】,锡部;菥,《改拼四声篇海》引《龙龛手鉴》谓为“之...
《老子》28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”雄【xǐwan】,蒸部,雌【tsYe】,支部;蒸部【en】和耕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耕部【...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'莫弗知','弗'作'能'者,则为误也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则作'不','不'与'弗'义同。此为证。试问以水之道为例,天下谁人不知柔弱可以勝剛强?疑此作'能'者,盖涉七十章'天下莫之能知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然也”,王弼本作“狀哉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然”,而不作“狀”,因“狀”字与“然”字形近而讹(古“然”字作“肽”。《说文》:“肰,读若然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味无味”,帛书甲本即作“味无未(味)”。若“味”为“呋”之形误,则帛书甲本后之“未”,显为“味”之古字或“味”之省,不可能是“咴”之假或“”之省,故“味”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“尋尋”,通行本多作“繩繩”,皆為叠音词。“繩繩”(mǐn mǐn),河上公注“行动无穷极”,《释文》谓“无涯际之貌”,唐玄宗疏為“运动不绝之意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“宜尔子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从哲学思想上来说,“閉門”,指關閉心智之門。《德篇》“塞其说,閉其門,冬身不堇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二章)。老子认为心智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輕躁的欲望,所以老子提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於”为介词,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。应有“於”字。无“於”字者,当为省略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至柔者水也,至堅者金石也。水能贯堅入剛,无所不通。”
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”容【Aǐwon】、從【dzǐwon】為韵,二字皆為东部。“道之物,唯朢唯物。”物【mǐwet】、物【xuet】為韵,二字皆為物部。“物兮朢兮,中有象兮。”朢【mǐwan...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譣义,傅奕本等“不足”二字为赘,李道纯说是。又,高明校帛书乙本残文“有以取”,正補足乙本残损三字空缺,故从之。但帛书乙本明显误夺“天”后“下”字,高氏不察,則失校矣。至于高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今严本(怡兰堂校本、道藏严本)作“无有,入於无間”,与范氏所见不同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无有入无間”,无“於”字;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避讳说非是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已作“人”,而不作“民”字。笔者认为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严遵本作“民”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...
《老子》38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應”、“扔”皆蒸部字,古棣误为耕部。“仁”,真部【en】,“禮”,脂部【ei】,真脂通韵,故“仁”、“禮”押韵。“薄”,铎部。“華”,读为“荂”,李善谓读为枯瓜切,郝懿行谓“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