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入軍”采取“勇于不敢”的态度,出于“不好战以杀”的本心,不与敌方搏斗,可以“不被甲兵”,当然“兵无所容其刃”。此解义通。又:“入軍”,即入于軍阵。“甲兵”:甲,指铠甲;兵...
046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褐”下皆有“而”字,正与严遵本、敦煌壬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同。有“而”字义足。 又,“褐(hè)”,乃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注云:“楚人谓袍为...
02613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前句則作“輕則失本”,正与想尔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相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“輕則失臣”,“臣”則為误。顾广圻云:“‘臣’当作‘本’,傅本作...
0275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正治邦,以奇用兵”,邦【peon】,东部;兵【pian】,阳部。东部【on】和阳部【an】,都是阳声韵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东阳合韵,邦、兵押韵。“以无事取天下,吾何...
05215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煞”则为“殺(今简为杀)”之异体(《广韵·黠韵》“煞”同“殺”),《老子》原本則作“殺”。此两句言勇於敢有为者,則遭殺身之祸矣;勇於不敢有为者,則活其身矣。大凡勇於敢者...
02712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”,动词,用,使用。《玉篇》:“以,用也。”《尚书·梓材》:“以厥庶民。”孔传:“言当用其衆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,用也。”王弼注:“以,用也。皆欲有...
04814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03413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味无味”,帛书甲本即作“味无未(味)”。若“味”为“呋”之形误,则帛书甲本后之“未”,显为“味”之古字或“味”之省,不可能是“咴”之假或“”之省,故“味”...
04510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无“可”字,蒋锡昌说非是。王弼注文,由于行文关系而加“则可”,并非引经文。若说“可”字為《老子》故文,“则”字岂不亦為故文?即使王弼所据本有“可”字,亦不能断定...
044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肖”为“象(像)似”、“类似”则当。“肖”,乃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七云:“肖,类法也。齐曰‘类’,西楚、梁、益之间曰‘肖’。··西南梁益之间,凡言相类...
04811
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0357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本章主要讲的是“三寳”,这里讲的是“三寳”之首“慈”,“善”不属于“三寶”,“以善”為衍文明矣。
04014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禮”,最讲禮仪之人。“莫之應”,即“莫應之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,没有人;“之”為“應”的前置宾语。“攘”,音rǎng,即陆德明所云“若羊反”。“攘臂”,捋衣...
04013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无“歸”字。《韩非子》有“歸”字,应为衍文。“復”,為返还之义,《说文》云:“復,往来也,从彳,夏声。”“復”的古字当为“夏”(见马叙伦说),《说文》云:“夏...
0428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救”为误。“小”与“細”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細”。 又,王弼注云:“久矣其細,犹曰其細久矣。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,故曰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楼宇烈注:“‘肖’,...
03710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大。樂與餌,過格止。”象【zǐan】、往【xǐw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害【xāt】、大【t*āt】为韵,二字皆入月部。餌【nǐe】、止【tǐe】为韵,二...
03914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无“孰能”二字,作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同上句“濁而静之,徐清”一律。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谓:安静的东西使它运動起来,慢慢就会产生变化。陈鼓应说:“在长久沉静安定...
04814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適(zhé)”。“適”,“謫”(zhé)的假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锡部,《集韵》謂“適”为陟革切,《广韵》谓“謫”为陟革切,属同音通假)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...
0389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兮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楼正本等皆作此字,想尔本、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碑本误删此字。武内义雄云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”,则武内敦甲本“兮”作...
0549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无“者”字。劳健云:“(‘執大象’)句與‘天下往’句叶韵,当无‘者’字。”按:“象”、“往”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“執(简作执)”,《玉篇》:“持也,守也。...
04910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据帛书甲本看来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渾心”。“渾其心”乃“渾心”注文窜入。“渾渾”或“渾渾焉”,乃后人因与上文“翕翕”(或“歙歙”等)或“翕翕焉”(或“歙歙焉”等)為对所改《...
0575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弗與,善用人者為之下。”武【mǐwa】、怒【na】、與【ǐa】、下【xea】,皆為鱼部,四字押韵。“是謂不争之德,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。...
0497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《老子》甲本、傅奕本句子字足意足,其他本或脱“吾”字,或脱“之”字,或脱“也”字,皆非《老子》原本。《嘉业堂丛书》刊顾欢本“益”作“盗”,因“盗”与“益”形近而致误。 ...
0569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极是。“及”:若,如果。“无身”:无自身。意译为“不顾自身”或者“不自私其身”,皆不合老子之旨。 又,河上公注:“使吾无有身体,得道自然,轻举升云,出入无间,与道通...
0379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0317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050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作“魚不可脱於淵”,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即同此。唐人避唐高祖李淵之讳多改“淵”为“泉”;但不闻改为“深”者,且“魚不可脱於深...
03611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“動皆之死地”之“之”字,意为“适也,趋也”(吴澄注语),作動词用。“動”,“作为也”(吴澄注),实指妄为而動。此句言:过分看重生命,而妄動不顺乎自然,而趋向于死...
02915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用其光,復歸其明”:“用”,以也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;“光”指光芒,这里喻智慧之光;“歸”,返回;“明”指能察事理之聪明。此两句意思為:以主体智慧之光,去返照主体...
06315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古之善為道者,微眇玄達,深不可志;夫唯不可志,故强為之容”,者【tia】,鱼部;達【dǎt】,月部;鱼部【a】和歌部【ai】皆為阴声韵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通转;歌部【ai】和月部【...
0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