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以身觀身”前无“故”字是。上一段是讲修身、修家、修鄉、修邦、修天下的功用问题,本段经文是讲用“以物觀物”的“直觀(直觉)”方法去认识事物的途径问题,两段之间所讲的问题,其...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意为:道被尊重,德被珍贵···。两句中的“之”,结构助词,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使句子失去独立性,而变成主谓词组,做句子的主语部分。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,但校订“也”为“邪”,非《老子》本字。“也”,“犹邪也”(《经传释词》),邪,即“耶”,为反诘语气词,非“正、邪”之“邪”义。《颜氏家训》谓“北人呼‘邪’为‘也...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奚”犹“何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然《老子》原本作“何”而不作“奚”。“何以”,即“以何”,介宾结构,宾词前置,译为用什么,凭什么。又,“兹”犹“哉”也,“兹”与“哉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而天下弗敢臣”。因上句谓“樸雖小”,下句意义有转折,所以用转折连词“而”,以與上句的“雖”相应,遂构成转折复句。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盖传抄中误遗也。又“弗”...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。”持【dǐe】、謀【mǐw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。又此為虚字脚,富韵。“其脃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”判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诸本文字参差不一,但大都以“天下之交”句,在“天下之牝”句前,则语义不贯也。帛书本则以“天下之牝”句,在“天下之交”句前,于义较勝。此二句仍为上句“大邦者下流也”的生发,为...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下德”是对“上德”而言。“上德”是有德者,“下德”是无德者。此两句谓:下德之人,执守着形式上的德,此实无德。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'是為'当為'是謂'。高亨说是。又,甲本作'受邦之不祥',乙本作'受國之不祥',宋刊河上公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同乙本。浙江书局刊张之象刻王弼本作'受國不祥'。我疑心诸本'不'字衍。'祥',...
《老子》7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。”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两“矣”字为虚字脚,故此为富韵。又,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;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阑”,同“混”。《中华字海》云:“園hùn,音混,同‘混’,混合。”可知“阑”当為“混”的或体,而非為假借。“裙”则為“園”之假借(“裙”从“君”得声,“阑”即“混”的异体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刘、朱说是也。据《韩非子》之《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和帛书甲本可知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憯”。作“甚”者,乃转抄者所假也。从文辞表达角度来说,“憯”比“甚”形象,语之痛切。又,‘咎(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者”字。无“者”字文义不全。顾欢本存首句“者”字,次句无“者”字,可证为误脱。无疑《韩非子·喻老》误脱两“者”字,顾广圻云“《德经》两‘不’上皆有‘者’字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功成事遂”与“成功遂事”意思相同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功遂事”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即同此。“成”:完成,成就,动词,带宾语。《说文·戊部》:“成,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诸家校為“兑”,训“兑”或為“言”(简文),或為“目”(顾欢本河上公注:“‘塞其兑’,‘兑’,目也。使目不妄视。‘开其兑,济其事’,开其五欲之門,济其六尘之事,心神内疲,耳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嚴”、“儼”通。“嚴”,嚴肃,端庄,恭敬。《玉篇·吅部》:“嚴,鱼杴切。敬也。”《礼记·祭礼》“嚴威儼恪,非所以事亲也”,孔颖达疏:“嚴谓嚴肃。”“儼”,庄重,恭敬。《尔...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各本经文互异,省繁不一,今从帛书乙本。此“是以聖人之不病也”,是一承上启下之句。上文言“不知知,病矣”,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“不知而自以为知”,则为一种毛病(缺点)。此“是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沌”,愚昧无知貌,混沌无知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沌,混沌也。”《集韵》:“沌,混沌,元气未判。”又云:“忳,愚貌。《老子》‘忳忳兮’,或作‘沌’。”又云:“沌,沌沌,愚也。...
《老子》44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本章各句皆句中自为韵:“名與身孰亲?”身【cǐen】、亲【tsYen】韵,真部。“身與貨孰多?”貨【xuai】、多【tai】韵,歌部。“得與亡孰病?”亡【mǐwan】、病【bian】韵,阳部。“...
《老子》39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故必貴而以賤為本;必高矣,而以下为基。”本【puen】,文部;基【kǐe】,之部。文部【en】与微部【ei】,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。微部【ei】与之部【e】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。故文之对...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褐”下皆有“而”字,正与严遵本、敦煌壬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同。有“而”字义足。 又,“褐(hè)”,乃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注云:“楚人谓袍为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毋以知乎”,帛书乙本作此句,即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且王弼注为“能无以智乎”(“智”与“知”通),傅奕本作“能无以知乎”,则为佐证。检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者,呼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拾”(shí,是执切,上古禅纽缉部【zǐop】),收敛、收拾之谊。《广韵·缉韵》:“拾,收拾也,敛也。”则與“翕”之收敛、閉合义同。《尔雅·释诂上》:“翕,合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按语法求之,“之”(指傅本“比”下的)、“也”二字皆可无,而“者”字不可无。这两句是比喻,只能以“含德之厚者(含德深厚的人)”,比喻“赤子”:“含德之厚者”是一个名词性的词...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古棣反驳俞樾此两句下有“是故用其光,復归其明”说,甚为有力;但说“已”当作“亡”,非是矣。彼三十章作“亡”,亦为个别本子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通行本皆作“已”,帛书甲...
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善行者无勶迹;善言者无瑕適;善數者不以檮菥;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;善結者无纁約而不可解也。”迹【tsǐěk】、適【těk】,锡部;菥,《改拼四声篇海》引《龙龛手鉴》谓为“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