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則必死矣”。严遵本则近于此经文。作“死矣”者,为传写者误脱耳。傅奕本作“是謂入死門”,与帛书甲本相差甚远。可能傅本为项羽妾墓本原文。不过,作“則必死矣”,...
03011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进而证明俞氏所说通行本下“道者”二字衍文,诚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句首有“故”字,高亨谓為“衍文,后人所益”,不确也。帛书本“而”字,各本均作“於”,“而”训...
0437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成”,《说文》谓“就也”,《广韵》谓“毕也,就也”,即完成、完就、完毕之谊。非指某一具体物。“大成”是泛指最完全、最完满、最圆备。唐玄宗疏:“凡曰学人,功行大成,众德圆备...
0531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范氏等人之说误也,盖皆因下文“人法地”而致误。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均作“王亦大”,与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同,范氏、陈柱、陈鼓应(见《老子注释》)、古棣(见《老子校诂》)等所...
04815
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0378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校為“銛襲”為是。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校注谓“銛”读為“恬惔”,误也。“銛(xiān)”,锋利。《玉篇·金部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正...
05013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或”,肯定性无定代词,有的。“以取”,即用以取也;“而取”,即而被取也。“以取”之“取”是主动词,“而取”之“取”是被动词。两句言:所以,有的谦下用以会聚,有的谦下而被容...
0307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王、奚、许三家之说,皆本于河上公注。其说亦通,备参。
05215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04315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”二字,当为衍文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无。 又,王弼注云:“美者,人心之所进乐也;惡者,人心之所惡疾也。美惡犹喜怒也,善不善犹是非也。喜怒同根,是非同门,故不可得而偏举也。...
0387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損之又損”与“損之又損之”意同;但“損之又損”则文笔简约,当从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下无“之”字,但河上公注文(顾欢本注引),有“之”字。河上公注本句之义则较合经文之义。...
0479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又,“恒”作“常”者,乃后人避讳改矣。“常”应复原为“恒”。此句言: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反朴守淳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行者无勶迹;善言者无瑕適;善數者不以檮菥;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;善結者无纁約而不可解也。”迹【tsǐěk】、適【těk】,锡部;菥,《改拼四声篇海》引《龙龛手鉴》谓为“之...
04512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一般学者按通语之释,“樸”即指“樸真”之道。王弼注云:“樸,真也。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”成玄英疏注:“樸,真本也。散,布分也。器,用也。”徐大椿注云:...
04510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本句各本不一,而帛书本作“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”则为古《老子》本文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所引“故貴以身於為天下”,即本于《老子》原文(“貴”后“以”字,為《庄子》作者所改,因“以”...
03914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嗇(sè)”,非作“式”,可由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帛书本为证。作“式”者,为后人望文生义而改。上章已明,老子主张“其政閑閑”(政治宽宏),而反对“其政察察”(政治严明)...
04315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物”,同“忽”,恍惚不分明貌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“忽兮怳兮,不可為象兮”,高诱注:“忽,怳,无形貌也。”而“昧”,河上公注為“暗冥”,成玄英疏注為“幽微”,其义即幽暗不明...
0506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据河上公注“侯王至尊貴,能以孤寡〔不轂〕自稱”,河上公“謂”作“稱”。应作“謂”,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关于“不穀”,历来治老学者各说其是,现述如下,加以讨论。 其一,“穀”校为...
03814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从“是以吉事上左”到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这五句皆為经文,刘、马等氏之说不确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偏將軍卑而居阳位,以其不专殺也。上将军尊而居阴位,以其专主殺...
05112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今严本(怡兰堂校本、道藏严本)作“无有,入於无間”,与范氏所见不同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无有入无間”,无“於”字;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...
04212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果而毋得已居”,“毋”,副词,表示否定,相当於“不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十云:“‘無’,不也。····《老子》下篇:‘聖人不積。’《魏策》引作‘聖人無積’。《诗经·皇矣...
05311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语言“其事未彰著,微小易散去也”(河上公注)。
0369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第二十三章王弼注“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”,全引此章经文,古王弼本当作“淡兮其无味也”,同笔者校文。又,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兮”字。张松如、张舜徽即校为“兮”字。“兮”为《老...
03313

《老子》28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”雄【xǐwan】,蒸部,雌【tsYe】,支部;蒸部【en】和耕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耕部【...
042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

水海按:钱钟书、陈鼓应说是也(参看后文“述评”一节)。古棣对《老子》原旨理解有误,故不从。
0505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故大道廢,安有仁義;知慧出,安有大僞;六親不和,安有孝慈。”義【nǐai】、僞【nǐwai】,皆疑纽歌部;慈【dzǐe】,之部(古棣谓“慈入支部”,则误也);上古楚语歌之合韵(通语...
0499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帛书为是。此句实为承上启下之要句。“总上说”,或“启下说”,对此句本义理解有误,致各持一端。其,他(它)们,代词,指代上文的“天”、“地”、“神”、“谷”、“侯王”,这...
0427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诸侯国举兵征伐,其軍制以右為上位,即所谓“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”。两軍争斗,殺人必众,故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。 又,经文出现“偏將軍”、“上將軍”的概念,有人说是战国官...
04314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兕虎”为是也。下文两言“兕无所揣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”,亦先言“兕”而后言“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云:“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”亦先言“兕”而后言“虎”。王...
04511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04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