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。谓“奥”为“暖”、“暖”、“藏”等皆不妥。“奥”,犹“主”也。“注”乃为“主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章纽侯部),故“奥”、“注”义可通。据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“奥...
09212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。”持【dǐe】、謀【mǐw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。又此為虚字脚,富韵。“其脃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”判...
030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救”为误。“小”与“細”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細”。 又,王弼注云:“久矣其細,犹曰其細久矣。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,故曰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楼宇烈注:“‘肖’,...
03710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。”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两“矣”字为虚字脚,故此为富韵。又,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;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...
02512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而”字义足。作“以”者,古“以”、“而”可通用(见《经传释词》)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天道損有餘而益谦,常以中和為上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恒无欲也”之后四句是承上文言,当于“恒”前有“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有“故”字,正与帛书乙本同。又“眇”,《说文》云:“一目小也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眇,小也。...
04810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作“芻(chú)狗”。“芻(简作刍)”作“蒭”,作“”,作“茤”,皆别写体也。“狗”,作“猫”,亦为别写体;作“苟”,则又為“猫”之省也。芻狗,是民间一种用草扎成的...
04313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搏”为《老子》本字,帛书乙本假为“槫”,即为证。诸解多以“專”释义,然而“專”非《老子》本字也,故不取。“搏”则为《老子》其书所用楚方言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搏,圜也。从手,...
0537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本句各本不一,而帛书本作“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”则为古《老子》本文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所引“故貴以身於為天下”,即本于《老子》原文(“貴”后“以”字,為《庄子》作者所改,因“以”...
04114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古之善為道者,微眇玄達,深不可志;夫唯不可志,故强為之容”,者【tia】,鱼部;達【dǎt】,月部;鱼部【a】和歌部【ai】皆為阴声韵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通转;歌部【ai】和月部【...
0398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令”,《广韵》“力政切”,去声,上古為来母耕部【lǐen】,动词,使、让之谊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令,使也。”“之”,代词,代它们,即“此三言”。此“之”不可少。通行本皆漏传...
02911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”容【Aǐwon】、從【dzǐwon】為韵,二字皆為东部。“道之物,唯朢唯物。”物【mǐwet】、物【xuet】為韵,二字皆為物部。“物兮朢兮,中有象兮。”朢【mǐwan...
0457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蕭(简作萧)”,“蕭(简作萧)”:冷清,清静,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“蕭条者,形之君”,高诱注:“蕭条,深静。”“蕭”则与“寂”义同。“寂”:静,无声音,冷清。...
0319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婴兒”,即“赤子”,比喻最真朴者。此两句谓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離开,就可回歸到像婴兒般的柔软真朴而富有生命力的境界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德常在,不復離於己,当復歸志如婴兒,...
0477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以帛书甲、乙本考之,通行本之“不祥之器”,則在下文“不得已而用之”之前,仅次序错乱,非為衍文也。《文子》是较早的解释《老子》的著作,《上仁篇》所引当為节引(约引)者也。上文...
046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611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玉篇·尸部》云:“居,處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居,處也。處,居也。”是知“居”、“處”同义,“居住”之义。此處引申为“立身”或“處身”。“居其厚”即立身于敦厚。河上公注:“...
0357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聞名曰‘希’。‘大音’,‘不可得聞之音也’。”“大音”,或者说“不可得聞之音”,即所谓“超聲”。据《国语·周语》载公元前519年将铸“无射”大钟,单穆公直谏...
0629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愛”指愛惜名誉,非指“愛色”。“费”指耗损,耗費。张松如释译为“浪费”,失之矣。此两句言:过分地愛惜(名誉),必定要(付出)重大的耗费;过多地收藏(财货),必定要(遭致)...
04213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
03513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入軍”采取“勇于不敢”的态度,出于“不好战以杀”的本心,不与敌方搏斗,可以“不被甲兵”,当然“兵无所容其刃”。此解义通。又:“入軍”,即入于軍阵。“甲兵”:甲,指铠甲;兵...
0466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0538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校“銼”为“剉”,非是。“剉”则为“挫”之假借,但非《老子》故字,《老子》故字当作“銼”(cuò),意为消磨、折去、挫折。《篇海类编·珍宝类·金部》:“銼,折也,摧也。...
0328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05210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与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范应元本等本同,是知没有缺夺,姚鼐、奚侗、陈柱之说误也。马叙伦以吴澄误捝本(吴本此两句放在下一章节)為据,想取消...
0545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“欲上民”前有“聖人之”三字,“聖人”是主语,不能省略。若省去,则无所指,语义不明确。今存本凡无“聖人”二字者,皆因後人传写而误漏之。又,“必以”与“以其”,语义有不...
0425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与”。“與”,争、戰之义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“宋方吉,不可與也”,杜帛书老子校笺译评356预注:“不可與戰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“彼来从我,固守勿與”,韦昭注...
0417

《老子》73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勇於敢者則殺,勇於不敢者則活。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。”殺【feǎt】、活【xuǎt】、害【xāt】为韵,三字皆入月部【at】。奚侗“殺”、“活”为韵,未及“害”字,則疏漏之。“天之所...
0567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'訽',则同'詬'。《说文·言部》:'訽,詬或从句。'《玉篇·言部》:'詢,同詬。'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'子死亡有命,余不忍其訽。'杜预注:'訽,耻也。'陆德明《释文》...
0446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言有、无,難、易,長、短,高、下,音、聲,前、後之类,皆以相对而存在,且皆相互依赖,彼此转化,含有辩证思想。
049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