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化而欲作,作欲成也,吾將鎮之无名之樸,不為主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利器,利國之器也。唯因物之性,不假刑以理物。器不可睹,而物各得其所,则國之利器也。示人者,任刑也。刑以利國,则失矣。利國之器而立刑以示人,亦必失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魚脱於淵,则必见失矣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將欲除强梁、去暴乱,当以此四者(即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)。因物之性,令其自戮,不假刑为大,以除將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之深大。人聞道之言,乃更不如樂與餌,应时感悦人心也。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,而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。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。若无所中然,乃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大象,天象之母也。不炎不寒,不温不凉,故能包统万物,无所犯伤。主若執之,则天下往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勤能行之,其志必获,故曰‘强行者有志’矣。”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勝人者,有力而已矣,未若自勝者,无物以损其力。用其智于人,未若用其智于已也。用其力于人,未若用其力于己也。明用于己,则物无避焉;力用于己,则物无改焉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人者,智而已矣;未若自知者,超智之上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川谷之與江海,非江海召之,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也。行道於天下者,不令而自均,不求而自得,故曰‘猶川谷之與江海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抱樸无为,不以物累其真,不以欲害其神,则物自賓而道自得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樸之为物,以无为心也,亦无名。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,可以能臣也;勇者,可以武使也;巧者,可以事役也;力者,可以重任也。樸之为物,愦然不偏,近於无有,故曰‘莫能臣”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吾不以師道为尚,不得已而用,何矜驕之有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。以善為师,不善為资,移风易俗,復使歸於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忒,差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此三者(指‘知其雄,守其雌’、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和‘知其榮,守其辱’),言常反终(反其本),后乃德全其所处也。反者,道之动也。功不可取,常处其母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婴兒不用智,而合自然之智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雄,先之属;雌,后之属也。知為天下之先者必后也。是以聖人后其身而身先也。谿不求物,而物自歸之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雖有其智,自任其智。不因物,于其道必失,故曰‘雖智大迷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資,取也。善人以善齐不善,不以善棄不善也,故不善人,善人之所取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,不造进向以殊棄不肖。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,故曰‘无棄人’也。不尚贤能,则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则民不为盗;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乱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,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因物自然,不设不施,故不用關楗、绳约,而不可開解也。此五者,皆言不造不施,因物之性,不以形制物也。”楼宇烈释云:“此‘五者’,即指‘善行无轍迹’、‘善言无瑕讁’、‘善數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善數不用籌策’,因物之數,不假形(不借助計數計算形器)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顺自然而行,不造不施,故物得至,而无轍迹也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6_王弼
王弼云:“‘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’,不以经心也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凡物,輕不能载重,小不能镇大。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。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”楼宇烈云:“‘躁’,借為‘趮’,《说文》:‘趮,疾行也。’躁动对静而言。《周易·恒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