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共133篇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以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而自樸也。此四者,崇本以息末也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无在於一,而求之於众也。道视之不可見,听之不可闻,搏之不可得。如其知之,不须出户;若其不知,出愈遠愈迷也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云:“‘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’,不以经心也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玄也者,取乎幽冥之所出也。”(《老子指略》)又注云:“玄者,冥默无有也,始、母之所出也。不可得而名,故不可言同名曰玄。而言同謂之玄者,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。不可得而謂之然...
03015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難得之貨,塞人正路,故令人行妨也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暴疾美兴不长也。”水海按:楼宇烈谓:“此句原当作‘言暴兴不长也’。三十章王弼注:‘飄風不終朝,骤雨不終日,故暴兴必不道,早已也。’义正与此相同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0481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俗人察察’,分别别析也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寵必有辱,荣必有患,寵辱等、荣患同也。”又云:“大患,荣寵之属也。生之厚必入死之地,故谓之大患也。人迷之于荣寵,返之于身,故曰‘大患若身’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0511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尚名好高,其身必疏。贪貨无厌,其身必少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赤子无求无欲,不犯众物,故毒螫之物无犯於人也。含德之厚者,不犯於物,故无物以损其全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:“能生全,大形(道)也,故可以為天下母也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知人者,智而已矣;未若自知者,超智之上也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;欲言有邪,而不見其形。故曰‘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’也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吾所以字之曰道者,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。责其字定之所由,则系于大。夫有系则必有分,有分则失其极矣,故曰‘强為之名曰大’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自然,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,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。···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形立物,故功成事遂,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勝人者,有力而已矣,未若自勝者,无物以损其力。用其智于人,未若用其智于已也。用其力于人,未若用其力于己也。明用于己,则物无避焉;力用于己,则物无改焉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婴兒不用智,而合自然之智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顺自然而行,不造不施,故物得至,而无轍迹也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大道荡然正平,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,好从邪徑,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?故曰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為腹者,以物养己;為目者,以物役己。故聖人不為目也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也。当务塞兑闭门,令无知无欲。而以智术动民,邪心既动,复以巧术防民之伪,民知其术,随防而避之。思惟密巧,奸伪益滋,故曰‘以智治國,國之賊’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道洽则神不傷人。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,聖人不傷人,则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,亦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夫恃威网以使物者,治之衰也。...
03214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6_王弼

十四章王弼注:‘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。欲言有邪,而不见其形,故曰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也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生之’,不塞其原也。‘畜之’,不禁其性也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塞其原,则物自生,何功之有?(不禁其性,则物自济,何為之恃?)物自長足,不吾宰成,有德无主,非玄而何?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,出乎幽冥。”
045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