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3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王弼此下无注,经文恐有脱误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用人,是胃天,古之極也”,两“謂”字皆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前无“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’。乙本亦无‘之力’二字。此脱...
0381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(唐)李约本‘不自伐故有功’,在‘不自矜故長’句下。又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吾闻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无功,功成者坠,名成者亏。孰能去功與名,而还與众人?’此即《老子》九章...
023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04315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赵写无‘者’字。臧疏无‘者’字、‘而’字,臧疏‘解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夫天之道,在損益均衡,有无等量,高下相一,有餘、不足相平,為圆成一切自然相制原理。天道之盈虚消息,盛衰生灭,无不循环不息,周行不殆,且复平等不二;不得其平,则損益以生矣...
05215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樸,真也。’真即先天地而生之‘道’也。二十九章河上注:‘器,物也。’物即万物也。‘樸散則為器’,言道散而為万物也。‘因’、‘用’一声之转,谊可相通。‘官長’...
04515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全损,但据所损字数为八个字,则当无'夫'字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补为'天道无親,常與善人'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'夫'字,'恒'作'常',同《乙本释文》。李道...
0311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有、无相生’已下六句,多加一‘之’字者,非也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则是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职部)。张舜徽谓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德’”。按:“得善也”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得”字皆损掩;“得信也”句,帛书甲本“得...
04915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严遵‘持’作‘殖’,谓积其财宝也。帛书乙本作‘植而盈之,不若其已’。按:‘植’乃‘殖’字的异体,谓货殖也。如依帛书,则语译可作:‘财货殖储得满满的’,势必添字。故仍依今...
05015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氣”,今统作“气”,帛书乙本原作“氣”,范本作“炁”者,同“氣”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祲》“掌十辉之法”;郑玄注云:“郑司农云:‘辉,谓日光炁也。’”《经典释文》八:“炁,...
03615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長而不宰”,“宰”為动词,“主”的意思。使萬物生長而不主宰萬物。正如严复所谓:“夫黄老之道,民主之國之所用也。故能‘長而不宰’,‘无為而无不為’。君主之國,未有能用黄老者...
02615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邦’,诸本作‘國’。按:诸《诗序》‘用之邦國焉’之下,孔颖达疏引《老子》云‘修之邦,德酒豐’,盖汉避高祖讳改作‘國’也。唐初聚书最盛,犹有未避讳以前旧本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貴大患若身’,当云‘貴身若大患’,倒而言之,古语类如此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致詰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至計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致詰’。今从傅本。‘至計’、‘致詰’,音近而误。致詰即推问之义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狀貌象形,妙本希夷,故称‘无狀’、‘无物’。迹能生化,故云‘之狀’、‘之象’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而自樸也。此四者,崇本以息末也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‘牝’,陆频忍切。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陈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猶兮其贵言哉’,‘兮’、‘哉’二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唯之與阿’,潘‘阿’作‘呵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衆’字,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1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忽若晦’,河上作‘忽兮若海’,王弼作‘澹兮其若海’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民”是。“使民重死而遠徙”,正与“小邦寡民”相应。又:“重(zhòng)”,意动用法,以···为重,意即看重、重视。“重死”,把死看得很重,意即不轻易冒生命危险。
04515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魏都赋》注引‘犬’作‘狗’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跂’,王弼、陆作‘企’。‘跂’与‘企’同。薛云:‘举踵曰跂,张足曰跨。立欲增高,则反害其立;行欲增阔,则反害其行。’”
07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