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'受國不祥,是為天下王'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不祥,是謂天下王'。'為'当据道藏王本作'謂'。'
04415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乃古本也。河上公注曰:‘謂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;’则河上公亦是‘作’字。若曰‘以道佐人主’,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,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?因‘...
04915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與’为‘舉’初文,取‘與’字当作‘予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予,推予也。’今亦通用‘與’。后同。”水海按:帛书本正作“予”。
05615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作‘是以聖人終(下残阙三字)成其大’。成疏曰:‘体道聖人,忘我存物,静退谦柔,終不為大,只為先物后己,忘物忘大;故為众生之长,独居三界之尊,而成其大。’是成亦作‘是...
04715

《老子》11_04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埏,和也。埴,土也。和土以為饮食之器。器中空虚,故得有所盛受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脩之身’,河上、王弼‘脩之’下有‘於’字,下‘脩之家’、‘脩之鄉’亦然。御注、高翻五句皆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有“於”字,譣王注:“修之身则真,修之家则有餘...
034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若能執大象而用之,其用则不可既矣。大则极于无际,而无不通;细则极于无伦,而无不贯。前乎上古,后乎万世,而无不彻;位天地,育万物,无所不至,无处不有;能用,则如其量之不可...
05415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作‘將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本《道德真经注》(苏辙撰)的经文作“物壯則老”,苏本作“則”而不作“將”。不知张氏何据。
05515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作‘忿’,盖‘紛’为‘忿’之借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无事取天下’,达真‘事’作‘爲’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‘九重之台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重’。《吕览·音初篇》引作‘九成之台’。《说文》:‘層,重屋也。’此句与上句词异谊同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集唐、卷子成疏、二张作‘人’。‘使民’字因传写注误入经,读者妄加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0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按:此河上公本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此自矜伐之人,在治国之道。’是河上本作‘在道’。王弼注曰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则当作‘...
04115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‘見’,音現。有道而不自显露,故明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四十五章曰: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篇》:‘执一為天下正。’(高注:‘正,主也。’)《尊师篇》:‘有大势可以為天下正矣。’句法并与《老子》同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8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:作‘堅强’者是也。‘堅强處下’,与下句‘柔弱處上’对文。作‘强大’則不类矣。……”
0451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2_虞世南

虞世南云:“河上作‘愉’。”
05615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溪’字水旁在右。”帛书乙本两处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溪”假作“雞”(上古二字皆為支部,属叠韵通假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帛书《甲本释文》...
03215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十九《知鍼石篇》杨上善注曰:‘萬物負陰抱陽,冲氣以為和,萬物尽从三氣而生,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;’语皆本此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樸”。作“朴”,当為假借字(上古二字皆為滂纽屋部),《广韵·觉部》:“朴,同樸。”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“其民愚而朴。”今“朴”為“樸”的简化字。作“撲”或“...
05315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2_奚侗

奚侗云:'《广雅·释诂》云:'司,主也。'《诗经·崧高》:'徹申伯田。'毛传:'徹,治也。'有德者泊然无為,不藏是非,善恶无責於人,而上下和合,故云'司契'。无德者,愁五藏以為仁义,矜血气...
04415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吾不知其誰之子’,陈碧虚、司马本无‘之’。李约云:‘帝,生物之主也,群化皆处后,唯道独居其先。象,似也,道性谦,故不言定处其先,而云似。’
0391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0_徐鼒

徐鼒云:“据河上注训‘谷’为养,则当为‘榖’。《诗经》毛传、郑笺、《广雅·释诂》俱云:‘穀,养也。’盖‘穀’与‘谷’通,音同之假借也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宅西曰昧谷’;《周礼·缝人》注...
0571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作‘歙歙’···《御览》六十七引作‘愉然’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孩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、亥声。孩,古文咳从子。”《字汇补》云:“咳,与孩同,小儿也。”由此可知,“孩”為“咳”的古字,“咳”则为今字。按高亨、张舜徽等...
04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