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沖’字本作‘盥’,器之虚也。道之体虚,人之用此道者,亦当虚而不盈,盈则非道矣。沖,直中切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注’,犹聚也,《周礼·兽人》及《獘田》,疏‘注,犹聚也’。‘注其耳目’,即聚其耳目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并育而不相害者,惟圣人一毫无私欲,神安气平,而极于精通,无一物不得其所,圣人安平泰,...
05915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耳目之盲聾,取此為腹之实智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宋河上、柰卷作‘啞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八八作‘嚘’,各本作‘嗄’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‘嚘’作‘嗄’。(陆曰:‘本又作嚘,崔作喝’。)寻陆谓‘而声不嗄,当作噫’,是...
055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作“亓正閑閑,亓民屯屯”,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“政”假作“正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耕部)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関,从系,門声,疑即紊之异体。此句傅奕...
046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蒋氏之说虽辨,但是他设计的‘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,为公者便可为王’,此种三级递迁制度,於先秦历史无征,故难苟同。··劳氏认为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之‘王’字,是‘全’的坏字;王...
04015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039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輕諾’、‘多易’,古本下各有‘者’字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”,盖《老子》原本如此。《吕氏春秋·别类篇》前二句作“知不知,上矣”,“尚”、“上”古通。可知《吕氏春秋》同帛书本,《老子》原本并无第...
02515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前章‘道之為物’,物谓德也。此章‘有物混成’,物谓道也。‘混’,‘渾’通。‘混成’,谓不分判而完全也。‘先天地生’,首章所谓‘天地之始’,四章所谓‘象帝之先’也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處其薄’;又荣注:‘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’;是成、荣二本‘居’并作‘處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川谷乖一,灾否斯起,致泉源枯竭,流注不通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及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作‘人’,盖唐人避讳追改。‘飢’字,宋河上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范、二赵、吴及《郎传》、《治要》引同,各本作‘饑’。《说文》...
048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赵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6315
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’甲本作‘恒’,乃原文。后因避汉文帝讳改‘恒’为‘常’。然自《韩非子·解老》,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、《道应训》、《本经训》,...
0501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强,其良反,又作‘彊’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、蒋说是也。或谓“无事”為“无扰攘之事”(陈鼓应之语),即失训也。许抗生译“取天下”為“取得天下”,违背故训,不符《老子》本义。
046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文次与通行本稍异,似有错简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“五味令人口臭,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”。其文次又不同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云:“且夫失性有五:一曰五色...
0411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4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诫为渕(淵),道猶水,人猶鱼。鱼失渕(淵)去水则死,人不行诫守道,道去则死。”
08115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侯王若守之,萬物將自愚”,前句无“能”字;后句的“愚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从心,爲声,疑為‘譌’字异体,在此假為‘化’。”按:“愚”,“爲”是其声符,“爲”...
03415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熟’作‘熟’。‘極’,借为‘際’,音相近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際,壁会也。’”
03115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渾,上声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古无‘熟’字。‘熟’《说文》作‘孰,食饪也。’《礼记·礼运》‘然后饭腥而苴孰’,《汉书·严安传》‘五谷蕃孰’,孰、熟可通用。加火乃后起字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‘王者孰...
03415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葆”,通“保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“葆,假借為保。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,為同音假借。当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作“保”。“保”,有守、持之义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...
0511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‘信’,诚也。‘焉’字,河上公同古本。”
02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