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聲人不仁,以百省□□狗”,“聖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姓”借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,“為芻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聊人不仁,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又不争,水性柔和,不与物争。’是成作‘又不争’。按:‘上善’谓上善之人,即聖人也。‘善利’之‘善’,犹好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‘庆氏之马善惊。’《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孙义较长。‘塞’当作‘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窒也。’今通用‘塞’。‘闭其門’,易州,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病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徑’作‘俓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萬物歸焉□□為主,可名於大”,前句损掩“而弗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同此。乙本前句同此句,后句作“可命於大”,“名”作“命”(上古“命”通“名”,二字皆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乙、敦煌丙本、景龙、广明本均作‘卅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
刘建国云:“出土的《老子》有甲乙两种本,甲本中有二十二处‘邦’字,乙本皆为‘國’字,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,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,为避刘邦之讳将‘邦’改为‘國’的。我们详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许抗生、高明校订本同乙本,作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也”,培真校订文同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有身”后“也”字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樸”,而不作“朴”。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各本‘在’并作‘其’,作‘其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9_培真
培真云:“‘妝呵其若浴’,文中的‘妝’字帛书甲本此字已残缺;帛书乙本抄為‘’,今查未见有此字,疑為‘妝’字的古写‘糚’的异体字,以形容修养生之道者本质的莫辨,因切全章文义,故改為‘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9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,并无‘孰能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葆”作“葆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寶(简作宝)”。按:《说文》无“葆”字,而有“葆(bǎo)”字,疑“葆”即“葆”之异体字,“葆”有“寶”义,“葆”通‘寶’,《史记·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拱璧’,敦本作‘供之璧’,‘之’字恐衍。又,‘駟馬’作‘四馬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1_甲本释文
帛书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訶’(hē),乙本作‘呵’,通行本作‘阿’。《说文》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‘唯’为应声,‘訶’为责怒之词,二者相对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企’,《释文》:河上作‘豉’。按‘豉’殆‘跂’字之讹。御注、广明二本亦作‘跂’。广明本此上有‘喘者不久’句。”吴云《二百兰亭斋金石记》校广明本云:“诸本皆无‘喘者不久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若能曲顺不逆者,信有全理,歸之于己尔,故云誠全而歸之。誠,信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注)引王弼注:‘故可以為天地母也。’是古王本‘下’作‘地’,当据改正。今本经注并作‘下’,盖皆经后人所改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‘民’字均作‘人’。‘饑’诸本均作‘飢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數,音朔。譽,称美也。王弼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陈碧虚云:‘依古本作譽。’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费”作“费(简作费)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费,通行本作昧。按《说文》:‘费(fèi),目不明也,从目,弗声。’费疑当作费。”费,当是“曹”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作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’,则上句‘故’字下当有‘人’字,下句亦当有‘物’字,今本均脱,当从《淮南子》补。傅奕本与《淮南子》同。”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7_吴承志
吴承志云:“《说文·一部》:‘一,惟初太始,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;凡一之属皆从一;弌,古文一。’徐锴《繫传祛妄篇》云:‘李阳冰曰:弋,质也。天地既分,人生其间,皆形质已成,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梁”作“良”,“良”则为“梁”的同音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阳部);帛书乙本损掩。其他诸本无“故”字,“得”下有“其”,作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。傅奕本“强”作“彊”。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之器’,一无此二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