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0368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有罪以免邪’,‘罪’下一有‘可’字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成’字,古本。凡事从小成大,由近至远。有為者敗其自然,執着者丧其本真,故私欲自无而有,从微至著,去道日远,以召祸亂也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遺’,借为‘匱’,不足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‘而穷老不遺’,《释文》‘遺,本作匮’,是其证。”于省吾曰:“按‘遺’应读作‘匱’,二字均谐‘贵’声,音近字通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0548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犬’作‘狗’。‘國’字,《魏都赋》注引作‘里’。‘犬’字,潘,柰卷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作‘狗’,《经幢》作‘猫’。‘聲’字,磻溪作‘音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為”字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為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正与帛书本合。又,“成事長”与“成器長”,文异义亦有别,然斟酌之,作“成事長”较为合谊。这里,“成器長”、“成...
0468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用兵有言’,古本下有‘曰’。‘用兵有言’,古兵家有此言也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据此谓“用兵”上应有“古”字。则为非矣。
0428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8_劳健

劳健云:“道藏严遵、司马光、陈景元诸本并作‘則我貴矣’。此‘矣’字与下句‘玉’字合韵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而王處其一尊’,‘尊’字殆‘焉’字形似而误。《广弘明集·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》引下句作‘而道居其一’。又‘處’字,馆本、傅本均作‘處’,范本作‘居’,作‘處’是也...
0288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謫’作‘讁’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是以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拱’,龙兴碑及王真本如此。傅奕‘拱’字作‘共’,后世诸通行本,多同傅奕本作‘共’。诸王本‘拱’字作‘兵’,而道藏王本亦作‘共’,经训堂傅本亦作‘...
0468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无棄人’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668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

李荣云:“‘道生一’,虚中动气,故曰道生元气。(元气)未分,故言一也。‘一生二’,清浊分阴阳者也。‘二生三’,运二气三才。‘三生萬物’,圆天覆于上,方地载于下,人生统于中,何物不生...
0258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忒’,敦煌本作‘貸’,按‘貸’假借為‘忒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有差貸’,即毋有差忒也。章炳麟《新方言》曰:‘《月令》注:不貸,不得过差也,貸本作忒。今人谓过曰忒,如过...
0518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040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德与道合則无所不施,无所不為也。’則河上本亦作‘則无不為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是节解无‘之’字。《论语义疏》五引江熙曰:‘聖人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即本此文,亦无‘之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0358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胡适曰:‘道常无名樸,五字为句。’亨按:‘名’下疑捝‘之’字。三十七章曰:‘吾將镇之以无名之樸;’无名之樸即道也。是其证。常猶固也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

余培林云:“‘有’,指車、器、室,‘无’指轂、器、室的中空的地方。两个‘之’字都是语中助词,没有意思。就形而上的‘道’而言,‘无’是体,‘有’是用;就形而下的‘器’而言,‘无’是本...
0308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
想尔本注云:“善恶同规,祸福同根。其先張者,后必翕。先强后必弱。···先得后必奪也。”
0598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5_郑良树

郑良树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同时都作‘道恒无名’,这已经是很不寻常的现象了。因為二本抄写时代既不同,所据者也不同。‘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’,读起来不但比‘道常无為而无不為...
0828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王重民《道德经碑幢刻石考》:‘正统《道藏经》罔字号,有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。明焦弱侯氏作《老子考异》,引有《龙兴碑》文,当即从《次解》转引,《老子翼·采摭书目》有无名...
0268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民之迷,其日故久矣’,傅奕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本无‘矣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高诱《淮南子》注云:‘保,本或作服。’”
0538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與天地为一体,與万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遗,爱育而不弃,何争之有?所以天下之人,與聖人合其德,與聖人合其心,闻风者诚服,沐德者心悦,乌得有争者。”
03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