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徐说甚是。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),以事或物示人,显示,引申为标榜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云:...
0488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御注本“且先”误作“先且”,谓“捨其後,先且”。林志坚本“先”下有“者”字,作“捨後且先者”...
0268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9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抗兵相如’,敦煌唐写本如此。范与开元、河上、诸王本皆讹作‘相加’。王弼注:‘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’按:《战国策》‘夫宋之不如梁也’,高注:‘如,当也。’证王注‘加’字,...
078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4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言而知其所以言,则言出於不言,而听之不闻矣,故曰‘希言’。希言者,以道言也,故曰‘自然’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改经文作“狎”,非是。朱谦之已辨正之。此“弗猒”二字是承上文‘毋猒’之意而申言之,不当改为“狎”。况且作“厭”者,亦非《老子》本字本义。朱谦之已谓此“夫唯不厭”之“厭”...
0508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陆氏《音义》及焦氏《考异》引王本作‘宗兮寞兮’,与傅、范本同;今本‘寞’作‘寥’,与景福本同。又,景龙碑本无二‘兮’字,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寂寥’,知成所见本,亦无二‘兮...
0468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古本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。一‘得’作‘豈’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段文字,前数句天、地、神、谷平列,语例字数均同,至此句语法一变,亦犹上文‘天得一以清’数句语例字数均同,至末句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语法一变,正相同也。盖连举数语,意...
0348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(‘琭琭’)‘琭’音禄。‘珞’音洛,又音历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徒,类也。是知行剛强者乖于和理,故与死为徒。行柔弱者,顺于和气,故与生为徒。此合喻也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以為天下谿’,则古本似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或训“父”為“始”(河上公注),為“本”(成玄英疏),為“父母”之“父”(焦竑注),為“巨”(罗运贤释),為“纲”(张松如解),為“师傅”,皆不失為一家之言。但是,笔者认為...
0558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'按:徹為周之税法。··《南轩孟子说》卷三引杨时说:'徹者,徹也。盖兼贡助而通用也。'故孟子曰:'请野九一而助,国中什一使自赋。'方里為井,井九百亩,八家皆私百亩,其中為公田...
0528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故’字,如作联系词确误,可能是错简之后,传抄者為使之与上文联接而加‘故’字,其实在内容上是无法联结的。作為独立一章之首段,不应是联结词‘故’字,而应是发语词。‘故’字在...
0558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8_想尔注

想尔注:“道绝不行,耶文滋起,貨赂為生,民竞贪学之,身随危倾。当禁之,勿知耶文,勿貪寳貨,国则易治。上之化下,犹风之靡草。欲如此,上要当知信道。”
0788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8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作‘謂之不道’。”
0418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诸王本皆作‘地’,不作‘也’,刘所据为误本。诸王本惟浙江书局据华亭张氏原本,作‘死也’,‘死也’无义。诸石本、诸写本,均同此石(景龙碑),惟遂州本‘何’作‘其’。范本‘...
0548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甲本作“自知□,□□”,损掩“者,明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知,明也”,无“知”后“者”字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范应元本同此两句。其他诸本皆...
0408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民好徑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达真、陈并作‘民甚好徑’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0518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‘···子孫祭祀不輟;’则荣本无‘以’字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終日號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嗌’字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下无‘也’字。‘嗌’音益,咽也。黄茂材云:‘古本无嗌字。’而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也...
0458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048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78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言下之’,古本作‘必以其言下之’,一作‘必以言下之’。下句同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0448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鷄犬之聲相聞’,‘聲’一作‘音’。”
0278